八个回暖计 不做冬日“冰美人”
随着北方从11月15日开始供暖,冬天的“冰美人”现象却并未有所减少。在湿冷的南方,许多美女们开始感受到手脚冰凉、腰背部寒冷等各种冷感。这些冷感背后,隐藏着许多健康隐患。
有一种冷,源于身体内部的缺乏。缺铁的人,由于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导致身体能量代谢出现障碍,产生热量不足,使人感到寒冷。缺碘则会影响甲状腺素的合成,甲状腺素是产生热能、抵御寒冷的关键。如果身体长期缺碘,御寒能力会大大降低。血压低会导致末梢血液循环不良,使身体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能量,也容易使人感到寒冷。对于更年期妇女,雌性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血液循环受影响,出现全身发冷的现象。
除了全身怕冷,还有一种冷是局部怕冷。精神紧张的人群,如压力过大、心理敏感的人,容易出现手脚发凉。长时间坐着或站着、走动较少的人,会因血液循环不畅而出现发冷。雷诺氏病和雷诺氏现象的患者,在受凉后会出现双足末端发白、发凉,然后变紫、变红的现象。还有一种动脉疾病,多发生于年轻女性,若发生于下肢,则表现为下肢发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表现为小腿和足部皮肤发凉、皮色苍白或青紫,行走时疼痛、酸胀,休息后可缓解,病情发展则会出现患肢皮肤干燥、肌肉萎缩、疼痛加重等症状。
背部发凉可能是一些胸腹腔占位性病变的早期表现,如肺癌、胃癌等。腰臀部发凉则多与腰椎病有关,腰椎压迫相关神经会导致腰臀部发凉。脖子发凉如果是刚刚出现并伴有嗓子干等现象,则是风寒感冒的早期症状;如果长期存在,则可能是颈椎病的表现。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我们不仅要注意保暖,还要关注身体的内部健康。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抵御寒冷的侵袭,展现出真正的美丽与自信。寒冬里的暖心呵护,让美丽不再寒冷
一、暖腹行动,告别冰冷
对于寒性体质的MM来说,腹部是寒气最易积聚之地。想要温暖如春,不妨试试热敷法。在平时,坚持使用热敷包敷在腹部,尤其是在冬季,可以携带暖宝宝,为腹部提供持续的温暖。
下半身血液循环不佳的MM们,可以选择泡澡。若条件有限,可以选择坐浴。在洗澡水中加入几滴精油,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逐渐回暖。
二、胆经按摩,畅通循环
许多MM上半身体热,下半身体寒,这其实是血液循环不畅的表现。敲胆经可以帮助改善这一现象。躺在床上,收缩腿部肌肉,在大腿外侧的凹陷处进行按摩。当感到有些酸痛时,说明已经起到了效果。
三、泡脚养生,驱散寒气
晚上9点是泡脚的最佳时机,此时人体开始进入排毒期。热水泡脚能够加快血液循环,有效排出体内毒素。对于体寒的MM来说,可以在泡脚水中加入艾叶或姜片,水温控制在40℃左右,以感到舒适不烫为宜。浸泡5分钟左右,让双脚逐渐回暖。
四、运动起来,促进血液循环
在家进行小型有氧运动,如瑜伽、普拉提或流行的PIU健身操,都能促进血液循环,驱散寒气。这些运动占地面积小,非常适合在家进行。
五、足部按摩,穴位助暖
俗话说“寒从足生”,足部按摩能够有效加快血液循环。足部的穴位与许多器官相对应,按压这些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可以在泡脚后进行足部点压式按摩。
六、补充维生素,温暖手脚
手脚冰冷与末梢血液循环密切相关。补充维生素E有助于扩张末梢血管,让血液流通更加顺畅。维生素E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油脂、蛋黄、牛奶等食品中。
七、食补温阳,内暖外美
吃温热食物有助于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到了冬季,更需要温补。避免摄入热性食物,选择如牛肉、羊肉、海鲜类、四神、糯米等温热属性食物。
八、温补茶饮,暖心呵护
体寒的MM们可以多喝些温补的茶水。红茶、枸杞茶、乌龙茶、姜茶以及红糖茶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茶饮不仅能温暖身体,还能为肌肤带来滋润。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让我们一起“对症下药”,不做冷美人。通过简单的日常护理和小贴士,让身体逐渐回暖,焕发自然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