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再障贫血是哪些因素导致的?
再生障碍性贫血,一种因造血功能衰竭而引发的病症,生活中较为常见,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却往往让人知之甚少。患者往往需要承受长达四年甚至更久的病痛折磨,治疗难度极大。那么,慢性再障贫血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呢?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
目录: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如何食疗
慢性再障贫血是哪些因素导致的
再障疾病的检查方法
再障疾病患者的预后工作
谈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并发症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如何食疗
食疗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以下是几种推荐的食疗方案:
1. 补髓汤:以鳖和猪为主要原料,具有滋阴补肾、填精补髓的功效,适用于肾阴虚、头昏目眩、腰膝酸痛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症。
2. 葱烧海参:以海参、清汤、油菜心等为主要原料,具有滋肺补肾、益精壮阳的功效,适用于肺阴虚所致的干咳、咯血,肾阴虚所致的阳痿、遗精,以及血虚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 海参散:海参切片焙干研末,适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之头晕、腰酸、足软者。
4. 花生衣汤:花生衣煎水服用,适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之出血者。
5. 二味糯米粥:以荠菜花、血糯米、藕粉等为主要原料,宜凉服,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之各种出血者。
二、慢性再障贫血是哪些因素导致的
慢性再障贫血的诱因多种多样:
1. 药物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
2. 化学毒物如苯及其衍化物对有毒性作用,可抑制造血祖细胞的DNA和RNA合成,并损害染色体。
3. 电离辐射如X线、γ线或中子可直接损害造血干细胞和微环境。长期超允许量放射线照射可导致再障。
4. 病毒感染如病毒性肝炎与再障有密切关系,可能是丙型肝炎或乙型肝炎引起。
5. 免疫因素在再障的发病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如胸腺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可出现抑制造血干细胞的抗体。
6. 遗传因素也不容忽视,某些贫血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7. 其他因素包括妊娠期发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腺或前(腺)脑垂体功能减退症等也可能导致再障。
三、再障疾病的检查方法
1. 血象: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属正常细胞型,亦可呈轻度大红细胞,一般无幼红细胞出现,网织红细胞显着减少。
2. 象:急性型呈多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尤其是巨核细胞和幼红细胞;非造血细胞增多,尤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
通过以上的介绍,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成因,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再障疾病:象观察与预后工作
在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这一疾病时,我们首先得从象的观察开始。慢性型再障的象表现极为复杂,不同部位的穿刺结果差异显著,可能从增生不良到增生象不等,但至少有一个部位呈现增生不良的现象。若增生状况良好,晚幼红细胞的比例常有增加,这些细胞的核呈现不规则的分叶状,脱核障碍也较为明显。涂片中油滴增多,小粒镜检结果则显示非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占比超过60%。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造血情况,我们有时需要依赖活组织检查。这一方法相较于涂片,受到周围血液稀释的影响较小,因此能更真实地反映造血状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放射性核素扫描,如硫化99m锝或氯化111铟全身γ照相,可以展示全身功能性的分布状况。在再障的情况下,正常部位的放射性摄取减弱或消失,从而间接反映造血组织减少的程度和部位。
再障患者的预后工作至关重要。急性型再障病情急骤且发展迅速,中造血细胞严重缺乏,伴随严重的感染和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若能及时控制出血和感染,渡过了急性期后,再服用相关药物如再障胶囊,多数患者的情况可以大为改善,半数以上甚至可转为慢性并逐步实现完全康复。慢性再障则起病缓慢,西医主要采用激素免疫制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这些方法虽起效快但病情不稳定,停药后易反复。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出血是该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常常是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这些出血表现为皮肤淤点、淤斑、牙龈出血和鼻出血等。严重内脏出血如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和中枢神经出血虽然较为少见,但一旦发生,多在病程晚期。贫血也是再障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头晕、耳鸣等症状。感染则是另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轻者可能出现持续发热、体重下降、食欲不振,重者则可能出现严重系统性感染,甚至败血症。这些并发症如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可能会加重出血甚至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