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方法对抗“隐性饥饿”
针对隐性饥饿的挑战,我国正积极采取措施,强化碘盐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尽管对此存在不同的声音和争议,但其对于改善公众营养状况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为6至24个月大的孩子发放营养包,这些营养包中包含豆粉及必需的微量营养素,能有效缓解孩子们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也在努力推进营养教育工作,让孩子们从小就能明白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除了的努力,我们每个人也应学会自我预防隐性饥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牢记膳食宝塔,确保各类食物的均衡摄入。膳食宝塔是我们日常饮食的指南,涵盖谷类、薯类、蔬菜、水果、肉类、鱼虾、蛋、奶及豆类等,我们在饮食中应控制油盐的摄入量。
根据调查,国人在奶类、豆类制品、粗粮以及水产品的消费方面远远未达到推荐量,因此我们应重点补充这四类食物。奶类和豆类制品富含优质蛋白,粗粮则富含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而水产品则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
我们还应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补充。比如,通过摄入鸡蛋、动物肝脏来补充维生素A;食用红肉来补铁;摄入海带等补碘;常吃柑橘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在烹饪过程中,我们应多采用低温烹调的方式,如蒸煮等,以避免食物中维生素C的流失,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的营养。
不容忽视的是,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熬夜、反复减肥、缺乏运动等也会导致体内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我们应摒弃这些不良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了一些强化微量营养素的食品,如添加铁和B族维生素的谷物早餐,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酌情选择食用。
在一般情况下,不推荐额外服用膳食补充剂。但如果长期在外出差,三餐无法保证,可以考虑服用复合营养片以满足身体的基本营养需求。预防隐性饥饿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从到个人,从饮食到生活习惯,全方位地保护自己免受隐性饥饿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