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货畅销季小袋冷藏可避开致癌物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对食用油、肉制品和炒货食品等共计28类产品进行了质量抽查。结果显示,“东北纯”笨榨熟、“八旗”油等部分产品被检测出含有超标致癌物质,如强致癌性的苯并(a)芘和黄曲霉毒素B1。“鸿英”炒货老奶奶的坚果炒货产品同样存在质量问题。随着春节临近,坚果炒货成为许多家庭的必备年货,那么如何确保购买到健康合格的坚果炒货呢?
购买坚果炒货时,消费者需牢记“一看二闻三少量”的原则。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范志红副教授指出,黄曲霉菌在种子类食物中极易滋生,尤其在温度为26℃-28℃、湿度为80%-100%的环境中,它们会迅速生长并分泌毒素。这些霉菌特别喜欢在果仁和含油的种子内生长,花生是最容易感染黄曲霉毒素的食品之一,其他如豆类、坚果类、乳及乳制品等也有被污染的可能。
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强调,消费者在购买时应仔细观察并嗅闻坚果炒货,若有异样应及时放弃购买。对于已经购买的坚果,如果在家储存一段时间后发现有异味或油脂氧化产生的哈喇味,说明其中可能有较多有害物质,应立即停止食用。
除了购买和储存时的注意事项,合理食用坚果也是远离黄曲霉毒素的关键。范志红提醒,坚果虽好,但并非大量食用的食品。每天适量食用一小把即可。吃了坚果后,菜肴和主食的油脂量应相应减少,以平衡热量摄入。
为了防止坚果变质,储存方法也至关重要。如果短时间内无法吃完,应将坚果分装成小袋后放入冷藏室或冷冻室保存。特别是那些已经去壳、切碎的坚果,由于暴露在外表面积更大,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变质。更需妥善保存以确保其品质。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不仅可以享受到坚果带来的营养和美味,还可以有效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