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要重视食物搭配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食物的营养价值逐渐受到大众的重视。单一食物的营养虽受关注,但中华营养学讲究食物间的搭配,因为两种或更多种类的食物合理搭配,能够产生营养互补的效果,最大化地发挥食物对人体保健的作用。
中华医学营养学分会主任委员鲁纯静指出,从现代营养科学的角度看,我们日常所吃的食物中,很多都含有互补的营养素。比如广为人知的“西红柿炒鸡蛋”,就是食物搭配的优秀范例。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而西红柿则含有大量的某种营养素,二者结合,正好弥补了彼此的缺陷,实现了营养互补。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中国中医研究院的王宜主任举了杂粮和豆类的例子。豆类富含优质蛋白质,但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含量有所不同,因此混合食用更能提高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
由于部分人对食物的营养成分了解不足,导致食物搭配不当的例子也不少。茶叶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茶叶中的某些化合物与鸡蛋中的铁元素结合,可能对胃产生刺激,不利于消化吸收。
从中医的角度,食物搭配也是重要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张湖德教授指出,中医讲究食物的“气”和“味”,通过食物的寒与热、辛与甘等平衡达到食疗的效果。具体来说,有些食物搭配可以加强原有的食疗功效,而有些则可能削弱甚至产生副作用。
那么,普通人在生活中该如何进行食物搭配呢?著名营养学家李瑞芬认为,要想达到膳食和营养平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首先要多吃不同种类的食物,每天建议摄入30-35种食物。要注重食物的“远”和“杂”。“远”指的是食物的种属越远越好,“杂”则是蔬菜、肉、粮食等都要摄入,让营养素共同发挥作用。主食与副食、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的平衡搭配也是必不可少的。
无论是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还是中医的角度,食物搭配都是一门深厚的学问。正确的食物搭配不仅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素,还可以增强免疫力、促进健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重科学的食物搭配,让身体吸收到更全面的营养。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饮食中的平衡之道
在纷繁复杂的饮食世界中,食物大致可以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两大类。这些分类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基于食物中所含的元素种类和性质。
酸性食物,主要包括含有硫、磷、氯等非金属元素较多的食物。这些食物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占据一定比例,如肉类、蛋类、禽类、鱼虾、米面等。它们为我们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和营养,但过量摄入则可能导致一系列身体反应。
与之相对的是碱性食物,它们富含钙、钾、钠、镁等金属元素。这些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豆类、牛奶、茶叶以及菌类等。碱性食物在调节体内酸碱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中和酸性食物摄入过多的不良影响。
过量摄入酸性食物可能导致身体衰退、记忆力下降、腿痛等一系列问题,甚至增加患病几率。我们需要通过摄入碱性食物来中和,保持身体的酸碱平衡。
饮食中的干与稀的平衡同样重要。只吃干食会影响肠胃吸收,容易形成积食;而只喝稀的则可能造成营养不足。保持二者的平衡,是保持饮食健康的关键之一。
营养学家李瑞芬指出,只要我们在饮食中掌握了食物搭配的大原则,基本上就能保证营养均衡。这些原则包括适量摄入酸性食物、增加碱性食物的摄入,以及保持干稀搭配的饮食方式。
在繁杂的饮食选择中,了解这些基本的饮食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实现饮食与健康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