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只淘一遍 蔬菜少爆炒
淘洗大米不必过于繁琐。有些人可能在煮饭前将大米反复淘洗,担心其不够干净,却忽略了在淘洗过程中流失的宝贵营养。实际上,大米中的维生素B1是维持心脏、神经及消化系统正常运作的重要元素。由于B族维生素的特性,它们主要分布在大米的表面,每次淘洗都可能造成高达20%的损失。建议大家在煮饭前只需轻轻淘洗一遍,避免过度搓洗,尽量减少营养的流失。也要注意不要将米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以防止表层可溶性营养的大量损失。
爆炒食物的次数应该减少,以便更多地保留叶酸这种重要的营养素。叶酸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元素,在绿叶蔬菜中的含量尤为丰富。高温炒菜会导致叶酸大量流失。建议大家采用低温快炒的方式,更好地保留叶酸。特别是菠菜、菜心、香菜、白菜、西红柿等蔬菜,它们都是叶酸的良好来源。值得注意的是,叶酸是水溶性的,为了避免在烹饪过程中的流失,我们应该先浸泡和洗涤蔬菜,然后再进行切割。
饭菜不宜煮得过烂。有些老人因为牙口不好,习惯将饭菜煮得很软烂,这虽然方便了咀嚼和消化,但同时也导致了大量营养物质的流失,尤其是维生素B12。维生素B12对于维持循环系统健康至关重要。虽然日常均衡饮食即可满足人体对维生素B12的需求,但这种维生素在高温下很容易被分解。在烹饪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适当的口感和营养平衡。
粗粮的制作也不应过于精细。粗粮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优质蛋白质,与细粮相比,其膳食纤维含量更高。这些膳食纤维有助于产生饱腹感,控制体内胆固醇水平,对心脏健康大有裨益。粗粮的口感可能不如细粮好,因此有些人会选择通过精细加工来改善口感,却降低了膳食纤维的摄入。为了保持粗粮的营养价值,我们应该适度加工,同时保持粗粮的原始口感。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日常饮食中应有30-50克的纤维摄入,成人最好每天食用50-100克的粗粮,可以选择多种粗粮搭配食用,以获取更全面的营养。在享受美食的我们也要注重营养的摄入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