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中药汤正确的熬煮方法
近年来,中医的技艺逐渐受到国人的青睐。虽然中医常常给人一种古老而慢效的印象,但实际上,中医在调养身体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从内到外全面调理。关于中药的煎煮方法,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提及熬制中药,许多药材需要先下以发挥最佳药效。如矿石类或块根类药材,像石膏、党等,以及需要长时间熬煮以去毒性的药材如附子,应在一开始就放入药煲中熬煮。而一些芳香类药材如细辛、辛夷、薄荷等,需后下以保留其挥发性成分,避免在熬煮过程中逸散。在台湾,有民间流传的‘三碗水熬煮到两碗水’的做法,这种方法并不科学,因为很多挥发性药材的成分会在熬煮过程中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浪费。
正确的熬煮中药汤的方法是怎样的呢?将药材用清水冲洗以去除灰尘和杂质。然后,加水盖过药材约一、两公分,用大火煮沸。药汤滚开后,再煮两、三分钟以杀菌。接着,转小火熬煮二十至三十分钟,取出第一批药汤。接着,再放入冷开水继续熬煮二十分钟,得到第二批药汤。第一批药汤中花草类的挥发性成分较多,而第二批药汤中根茎矿石类的成分较多。将两批药汤混合后,便是一天内需要喝完的汤药,可以分两次或三次服用,未服用完的药汤可存放在冰箱中。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中药汤冷却后,千万不可使用微波炉加热,因为微波会破坏药性。若要加热,可将药汤倒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重新煮开,或使用隔水加热的方式。熬煮药材的容器应避免使用铝锅、铁锅甚至不锈钢锅,最好选择陶瓷或玻璃容器。
在熬煮中药汤的过程中,务必加盖以保留药效成分。敏感的人甚至可以在熬煮过程中闻到药香,因为有效成分已经开始释放到空气中,过敏症状也因此开始舒缓。中医的奥秘不仅在于药材的选择与搭配,更在于煎煮的过程中的细节把握。只有正确煎煮,才能充分发挥药效,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实习编辑:嘉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