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加乳化剂 不危害健康
面包的松软口感,有时会让人们对其产生误解。近日,一则关于乳化剂的消息让面包行业陷入风波。很多人误以为面包之所以长时间保持松软是因为添加了过量的乳化剂,甚至担忧这可能对肝脏功能不佳的人构成健康风险。为此,食品安全专家们为我们揭开了面包背后的真相。
探访市场后我们发现,多数面包店售卖的面包即便到了第二天仍然保持松软口感。这种“持久保鲜”的秘密,其实就藏在名为S5000面包改良剂的食品添加剂中。这种改良剂的主要功能在于防止淀粉老化,而其中的乳化剂成分虽然属于合法添加剂,但其使用量仍然受到严格限制,仅限于面粉量的0.5%~2%。
走访好利来、面包心语等糕点房以及超市的面包区,我们发现多数面包产品中都含有乳化剂。比如某品牌的萝卜吐司面包和超市售卖的天然酵母面包,其配料表中都明确列出了诸如双乙酰酒石酸单双酯、双甘油酯等乳化剂成分。除了面包,许多零食如铜锣烧、法式小面包等也标注了含有乳化剂。
那么,这些乳化剂对人体是否安全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副教授朱毅为我们解答了疑惑。她指出,面包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乳化剂是正常现象,因为乳化剂具有连接水和油的功效,能够降低表面张力,使面包保持稳定的“水包油”或“油包水”状态,从而做出柔软且有光泽的面包。
如果不添加乳化剂,面包很快会失去新鲜口感,变得硬实。乳化剂相当于给面包添加了“抗老化剂”和“保鲜剂”。目前市面上的乳化剂总体安全性良好,大部分不指定每日允许摄入量。朱毅强调,消费者不必因添加乳化剂而过度担忧。实际上,商家超量添加乳化剂反而会影响面包的风味和口感,并增加成本,对他们来说并无必要。
对于面包中的乳化剂,我们可以保持理性态度。在享受美味的也无需过分忧虑其健康风险。毕竟,科学的发展和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都在为我们提供保障。让我们安心品味这份美味的面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