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煲汤4大误区 让你健康饮汤
冬日暖汤:老火靓汤的奥秘与科学饮用之道
随着天气渐寒,一碗鲜美老火汤不仅能暖身,更能成为养生的良伴。对于许多老广来说,冬季煲一锅老火靓汤已成为一种饮食习惯。关于老火汤的营养价值,人们往往存在一些误解。
营养专家指出,虽然广州人钟爱老火汤的口感,但过于长时间的煲汤过程可能会让汤汁中的营养分布不均,甚至产生一些不利于健康的物质。从营养学角度看,煲汤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2小时内为宜。
喝骨头汤能否补钙,这是许多人常有的疑问。实际上,骨头中的钙能溶解在汤里的量极低。以排骨为例,10公斤的排骨熬成的猪骨汤中的钙量还不足150毫克。由此可见,单纯依赖骨头汤来补钙并不现实。
有句俗话说,“吃肉不如喝汤”。肉汤的鲜味常常超越了肉的鲜味,使得人们误以为肉的精华都跑到了汤里。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其实仍呈凝固状态留在肉里,而非溶于水中。长时间煲煮的汤中,蛋白质含量也仅为肉中的一小部分,大约5%左右。
并非人人都能享受浓汤的美味。像痛风病人、肾病患者等,由于嘌呤等含氮浸出物需经过加工变成尿酸排出体外,过多摄入这些物质会加重肝和肾脏的负担。而汤的鲜美与其中的油脂和糖分有关,这些都不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
那么,如何饮汤更健康呢?专家建议,饭后喝汤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饭前喝太多的汤可能会冲淡胃酸,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老年人、体弱多病者或处于恢复期的病人,适量的汤水可以刺激胃口,促进消化。但对于痛风、糖尿病、高血压、肾脏功能较差者、胆囊炎患者、胆道疾病患者等,浓肉汤的摄入需要谨慎。
老火汤虽好,但也要科学饮用。在享受美味的我们要关注汤中的营养成分,合理搭配食材,避免过度摄入某些物质。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既暖身又养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