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吃枣能进补?避开三误区
误解一:大枣的补血效果出众
说到大枣,贫血患者食用无疑是有益的,就像享用其他水果一样。若你期待大枣能像肉类一样展现出色的补血效果,那就可能陷入误区。
尽管大枣(鲜)的铁含量在水果中算丰富,每100克含有1.2毫克的铁。与其他植物性食物一样,大枣中的铁吸收率极低,难以被人体有效利用。虽然其中的维生素C(VC)能促进铁的吸收,有助于防治缺铁性贫血,但那需要我们摄入的大枣数量达到一个相当可观的量才能显现效果。仅仅食用十几颗大枣,对于补血来说,效果甚微。
误解二:大枣是补充维生素C的佳品
确实,大枣(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VC)。有观点认为,由于大枣与胡萝卜都含有氧化酶,因此两者同时食用会降低大枣的营养价值。胡萝卜中的氧化酶破坏能力有限,自身含有的VC都无法完全破坏,怎会去破坏其他食物中的VC呢?此类关于食物相克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误解三:大枣不宜多吃
说到大枣,人们常认为它不宜多吃。这是因为大枣(鲜)的消化难度较高。与其他常见水果相比,大枣的水分含量较低(仅为67%),而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达1.9%)。这种膳食纤维在胃和小肠中不易被消化,大量摄入可能导致胃肠不适。尤其当大枣的果肉较脆而枣皮薄硬时,吞咽后可能引发不适。如果你的胃黏膜有炎症或溃疡,食用大枣可能加重症状。如果你的胃是健康的,那么你对大枣的耐受能力会相对较强。即使如此,过量食用大枣仍可能导致胃部不适。这也是建议适量食用大枣的原因。但关于具体应吃多少大枣,实际上并没有确定的限量。每个人的胃黏膜状况以及对刺激性物质的耐受力都有所不同,因此具体食量还需因人而异。
大枣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适量食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有益的。我们在享受大枣的美味时,也应对其营养价值和适用量有所了解,避免陷入上述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