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芦荟有助消食?你还在相信这些误区吗
吃芦荟能消食?真相揭晓:反易伤脾胃
走进误区的人们常常相信某些食物具有特殊的功效,比如芦荟。芦荟是一种中海、非洲原产的常绿植物,据考证野生芦荟品种繁多,但可食用的品种有限。芦荟在中医中被认为具有泻火解毒、化瘀杀虫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眼红、疮疖等症。关于吃芦荟能消食的说法其实是一个误区。
中医专家指出,芦荟虽然具有滑肠通便的作用,能够促进结肠蠕动排便,但对于脾胃气虚导致的食积者来说,食用芦荟不但不能促进消化,反而会因其凉性耗伤脾胃阳气,导致伤食、泄。尽管芦荟含有一些有助于抗击消化道炎症的化合物,但其并不能作为消化药来食用。
木瓜和菠萝作为日常食材,因其含有蛋白质分解酶而被誉为另类嫩肉粉。在网络上的各种说法中,木瓜、菠萝等食物富含消化酶,能帮助加速食物的分解,促进消化。然而专家指出,无论是木瓜蛋白酶还是其他消化酶,都没有促进人体消化食物的功能。蛋白酶在人体外可以分解肉类中的蛋白质,但当进入胃时,胃酸会使其灭活,失去分解蛋白质的作用。
炖汤越久越营养?真相并非如此:炖得越久有害物质越多
对于煲汤时间的误解,也让人们陷入了另一个误区。不少人认为煲汤时间越长,汤内营养就越多,尤其是广东人喜欢的“老火靓汤”,一般炖煮数小时。长时间的高温炖煮会导致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流失,产生的嘌呤也会增多,从而可能引发疾病。长时间炖煮肉汤会导致肉中的脂肪大量流失到汤中,同时蔬菜和肉类中的亚硝酸盐也会溶出,使汤越来越咸。这样的汤不仅不能起到养生的功效,反而可能对某些生活习惯代谢病患者有害。建议煲汤时间不要超过一个小时。
在追求食物功效的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各种说法,避免陷入误区。正确了解食物的功效和食用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食物的作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