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子宫内膜性不孕症 及时治疗是关键
子宫内膜异位的挑战:育龄女性的隐秘杀手
子宫内膜覆盖于体腔面,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内膜却在身体其他部位生长,这种情况被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这种异位内膜伴随月经周期变化,尽管只有部分受影响,却能产生少量“月经”。这种情况在育龄女性中尤为常见,是妇产科领域的一大疑难病症。
早期发现内膜异位,及时治疗至关重要。专家指出,多数患者在30至40岁之间进入发病高峰期,然而实际发生率远超临床所见。病理检查显示,约20-25%的患者存在异位的内膜。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旨在改善患者症状并恢复功能。
药物治疗主要采取激素疗法。由于异位内膜对内分泌有反应,性激素治疗已成为重要手段。通过抑制排卵或引起闭经,使异位内膜发生退性变,继而萎缩、吸收。性激素治疗虽能使85%的患者症状缓解,但亦伴随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如情绪波动、骨质疏松、肝功能异常等。长期使用还可能疗效不稳定,停药易复发。
手术治疗则分为传统剖腹手术和腔镜下手术。传统手术给患者带来痛苦,并留下明显疤痕。而腔镜下手术则不开腹、不切除器官,在微小创伤下完成手术,为无法耐受切除的内科疾病患者提供了摆脱疾病的可能。
患者常常关心治疗后是否能怀孕。专家指出,通过孕一激素治疗,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排卵功能。若停药半年后仍无法排卵,可采用克罗米芬治疗。治疗的怀孕率约为30%。但需要注意的是,怀孕率的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年龄和其他因素有关。虽然手术复发率高,可能影响生育,但轻度患者在小剂量激素治疗过程中仍有可能怀孕。
早期发现内膜异位并及时治疗是关键。越早治疗,病情越轻,怀孕的几率就越大。对于育龄女性来说,保持警惕、定期体检是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措施。
(本稿为湘120健康网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