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乙肝疫苗接种经典问题
一、乙肝疫苗的重要性何在?
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重要措施,几乎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肝癌多数从乙肝发展而来,因此成功预防乙肝实质上就是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第一步。乙肝疫苗的价格也比较亲民,民众都能接受。
二、如何选择适合的乙肝疫苗?
当前使用的乙肝疫苗多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昔日使用的血源性疫苗因可能引发血源性疾病和血浆浪费已逐渐被淘汰。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有乙肝表面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可以预防所有已知亚型的乙肝病毒感染。现在常用的疫苗有乙肝重组脱氧核糖核酸酵母疫苗和重组牛痘病毒疫苗,剂量为每支5微克。
三、乙肝疫苗的正确接种方法是什么?
1. 对于父母都没有乙肝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尽快(8小时内)接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1个月后和6个月后分别再注射一次,共3针。此方案称为0、1、6方案。如果接种前化验结果显示乙肝三系统均为阴性,转氨酶正常,则可以按照此方案接种。免疫成功率高达90%以上,标志是乙肝表面抗体转为阳性,保护时间一般超过2年。
2. 母亲如果只有表面抗原阳性,新生儿只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即可,使用方法依然是0、1、6方案。有报道认为第一针可以注射两支(10微克/l毫升)效果更佳。
3. 如果母亲同时携带表面抗原和e抗原,建议联合使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具体方法是新生儿注射两次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后立即及1个月后各注射一次,每次200国际单位),并接种三次乙肝疫苗(每次10微克,分别在生后2、3、5个月接种)。保护成功率在90%以上。
四、接种疫苗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
1. 有些人抗体产生较晚,被称为应答迟缓。对此,可以选择再接种一到两针,或者重新接种疫苗并适当增加剂量。
2. 可以采用0、1、2、12个月的免疫程序。
3. 在接种乙肝疫苗的配合使用小剂量的介素-2。
4. 卡介苗或牛痘苗能增强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也可以配合使用。
五、接种疫苗后多久需要再次接种?
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时间逐渐下降。接种三针后一年内97%的人都可以检测到表面抗体。抗体滴度小于或等于每毫升10国际单位的人应在半年内再次接种疫苗。如果抗体滴度大于每毫升10国际单位,可以在6年内复种。我国学者建议免疫后3年内加强一次为好。
六、乙肝疫苗能否与其他疫苗同时使用?
乙肝疫苗可以与流脑疫苗、卡介苗、白百破、脊髓灰质疫苗、乙脑疫苗接种。最好不要与麻疹疫苗同时使用。其他疫苗可以在计划免疫所要求的顺序下与乙肝疫苗一起使用。但是具体使用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在意外接触乙肝病毒的情况下,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或补种。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疫苗并遵循无菌操作规范是避免传染病传播的关键。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安全可靠,不会引起其他肝炎或其他传染病的传播。在广大的人群中,总有一部分人默默无闻地承载着乙肝病毒,他们可能是隐性传染者。这部分人群的病毒处于低水平复制状态,常规的“两对半”检查往往无法发现他们的病毒存在。通过核糖核酸增殖法,我们可以检测到他们的病毒阳性迹象(HBVDNA阳性)。这部分人群在接种疫苗后,无法形成表面抗体,疫苗对他们并不产生预防效果。
对于边远地区无法普及乙肝疫苗的情况,我们应当特别关注那些处于乙肝病毒高度危险状态的人群。这些人群包括:新生儿和幼儿园的孩子,以及那些在危险职业中工作的人们,如传染病科医生、口腔科医师、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血站工作者、保育员等。使用血液制品的人,新入伍的军人,器官移植前的患者,以及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也都应当被列入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对象。
那么,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应该接种乙肝疫苗呢?实际上,乙肝疫苗对这部分人群并无预防效果。无论接种多少次,他们都无法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对于已经感染乙肝病毒并产生有效保护性抗体的人(即“二对半”检查表面抗体呈阳性),无需再接种疫苗。即使接种了疫苗,也不会产生不良副反应,反而可能使乙肝表面抗体水平有所增高。
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急性乙肝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如果他们完全康复并且表面抗原已经阴转,只剩下核心抗体为阳性,同时自身无法产生保护性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此时接种乙肝疫苗可以促使表面抗体的产生,为自己提供一道防护屏障,避免再次感染乙肝。
在这个关于健康的话题中,我们不仅要了解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还要关注那些容易被忽视的隐性传染者。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更多人带来健康的希望。(实习编辑: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