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高血压的介绍
白色高血压,一个融合了肾血管性与肾性高血压特征的独特病症。当人们提及高血压,常常忽略了其与肾脏的紧密关联。
当你接触到这种“白色高血压”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背后的复杂性。它并非单一病症,而是由一侧或双侧肾动脉的主干或分支狭窄、闭塞,或是肾脏疾病如急性、慢性肾炎、多囊肾等引发的。这两种疾病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能导致肾功能不全,进一步引发性高血压。
肾功能不全与贫血的关联在此病症中显得尤为紧密。贫血的产生有多重机制:肾脏产生的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这是人体制造红细胞的关键;体内毒性产物滞留,破坏红细胞膜,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肾功能不全导致的厌食、恶心等症状,使得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材料摄入不足;部分患者可能因消化道出血或标本采集过多而引发失血性贫血。
诊断“白色高血压”时,我们需要认识到高血压与贫血的紧密联系。许多患者和医生往往将这两者视为孤立的存在,从而忽略了关键的诊断线索。当一个人的高血压伴随着贫血征象时,除了检查血色素和红细胞计数,还应检测血肌酐和尿素氮。如果尿液中出现大量蛋白,同时血肌酐和尿素氮明显升高,那么很可能就是肾性高血压。
治疗“白色高血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病因治疗。这包括饮食疗法、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控制感染、透析以及中医中药治疗等,同时辅以降压药物。对于肾血管性高血压和肾性高血压中的肾素依赖型高血压,使用巯甲丙脯酸、心得安、长压定等药物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对于容量依赖型高血压,适当的利尿剂可以帮助控制病情。还需及时补充铁、叶酸及维生素B12等造血物质。尽管输血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认为,但由于其可能抑制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以及输入的红细胞易受病人体内毒性物质的影响而快速破坏,因此一般不推荐输血治疗。
“白色高血压”是一个需要深入理解和关注的病症。它提醒我们,高血压不仅仅是血压的问题,还可能与肾脏健康紧密相关。正确认识和治疗这一病症,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