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来了 运动员掀起护胃流行风
运动后的身体反应与营养补给:科学理解与合理调整
运动员在经历剧烈的尤其是长跑运动后,常会有胃部不适、想要呕吐的感觉。这主要是因为运动时,血液主要流向四肢,导致胃肠部位血液供应不足,从而使得胃肠功能减弱,胃部对于水的吸收能力降低。随着水分渗透到细胞和细胞间质中,胃的内容物增加,加上运动时的上下震动,胃部受到刺激,不适感便由此产生。
专家建议,为了缓解这种不适感,运动开始时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运动前可摄入一些低脂、清淡、高热量的食物,如面包、果酱、巧克力等,并适量饮水。
许多人在体育锻炼后感到肌肉发胀、关节酸痛、精神疲乏,往往通过大吃一顿来寻求缓解。鸡、鱼、肉、蛋等食物虽富含蛋白质,却是酸性食物。长期摄入这类食物不仅不利于解除疲劳,还可能使身体陷入更糟糕的状态。
人类的食物世界纷繁复杂,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食物的酸碱性并非由味觉或水溶化学性质决定,而是取决于食物进入人体后生成的代谢物的性质。虽然某些食物如鸡、鱼、肉、蛋等味道不酸,但它们产生的代谢物却是酸性的。长期的研究表明,只有体液呈弱碱性,才能保持人体健康。
人在体育锻炼后感到不适,主要是因为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被大量分解,产生乳酸等酸性物质。此时若单纯摄入富含酸性物质的肉、蛋、鱼等,会使体液更加酸性化,加剧疲劳感。相反,食用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有助于消除体内过剩的酸,降低尿酸的酸度,减少酸在膀胱中的积聚。
至于是否应该多吃糖类食物,答案并非绝对。虽然有些健身者和运动员认为糖能提高运动能力,但过量摄取糖分会引发一系列问题。短期内大量摄取糖分可能导致血糖过高、胃部不适、头晕、恶心等症状。过多的糖会影响钙的吸收,可能造成骨质疏松。糖还容易转化为脂肪,导致发胖。过多的糖分摄入还会影响心脏功能,使肌肉变得僵硬,对健身和运动不利。
那么如何补充糖分呢?健身和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并不需要额外补充糖分,三餐中的淀粉已经足够。但在耐力性运动如长跑中,由于糖分消耗较大,适量补充糖分是必要的。补充糖分的量方面,每公斤体重不超过二克的糖,以每公斤体重一克的糖为适量,并且应当少量多次补充。
科学的运动与合理的营养补给是保持健康的关键。在运动和营养补给之间找到平衡,是每一个健身者和运动员都需要努力追求的目标。(实习编辑:柳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