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症状与治疗有哪些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的疾病,早期患者往往无明显症状,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临床表现和发病原因,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
目录:
一、骨质疏松十大认知误区
二、骨质疏松的症状与治疗
三、骨质疏松的病因
四、骨质疏松的表现
五、女性骨质疏松的饮食调养
一、骨质疏松十大认知误区:
1.误区一:骨质疏松即缺钙,只需补钙即可。实际上,骨质疏松的原因众多,如体重、性激素、吸烟、饮酒、饮食等均可影响骨代谢。单纯补钙并不能完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2.误区二:骨质疏松与年轻人无关。事实上,骨质疏松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三种类型,其中继发性骨质疏松可发生于年轻人,因此年轻人也应关注骨质疏松的问题。
3.误区三:无外伤史则不会发生骨折。患有骨质疏松的骨骼非常脆弱,一些轻微动作也可能导致骨折,因此即使没有外伤史,也不能掉以轻心。
4.误区四:已明确有骨质疏松,无需进行骨密度测定。骨密度测定可用于诊断、随访骨质疏松病情变化以及评价治疗效果,因此已确诊的患者也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
5.误区五:血钙正常即不缺钙,未患骨质疏松。血钙正常不等于骨骼中的钙正常,因此不能仅凭血钙水平来判断是否缺钙或患骨质疏松。
6.误区六:骨质疏松只需在家静养,多躺多坐便能预防骨折。适量的运动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非常重要,长期卧床和会加速骨质疏松的发展。
走出误区:骨质疏松并非自然衰老的必然结果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比例增加,骨质疏松这一与增龄相关的疾病也备受关注。很多人误认为骨质疏松是自然衰老造成的,无需治疗,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与骨质疏松并称为老年人需关注的四大疾病,它们虽然与自然衰老有关,但并非不可治疗。骨质疏松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补钙以及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来减轻疼痛、预防骨折,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另一个误区是认为喝骨头汤可以补钙、预防骨质疏松。实际上,骨头汤里的钙含量非常少,要补充人体每天所需的钙,需要每天喝数百碗骨头汤,这是不可能的。而且骨头汤中更缺乏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老年人应注意,过多饮用骨头汤可能导致血脂和血尿酸升高。
还有人对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存在误解,认为有骨质增生就不可能有骨质疏松。实际上,骨质疏松常常合并骨质增生,骨质增生是在机体代偿过程中发生的钙异位沉积所致。治疗骨质疏松可以纠正机体缺钙状态,减少“骨刺”的形成。
对于患有“肾结石”的人,也并不意味着体内钙太多。肾结石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骨骼中钙流失过快过多,导致尿钙排出过多。肾结石患者应当警惕是否有骨钙流失的情况。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补钙应适当,并及时监测血钙等指标,调整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剂量。
关于骨质疏松的症状,患者常感周身骨痛、乏力,疼痛在脊椎与骨盆区尤为明显,常为持续性,与骨质疏松程度平行。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脊椎压缩骨折,身长缩短,甚至形成驼背。骨质疏松还可能影响内脏功能,如肺活量减少、心脏功能受影响等。
骨质疏松的病因包括特发性(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特发性骨质疏松常见于幼年型成年型、经绝期、老年性;继发性骨质疏松则涉及内分泌、营养、遗传、肝脏、肾脏疾病、药物、废用性等多种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问题逐渐显现。脊椎椎体前部承载的负重量大,特别是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更大,容易因压力而压缩变形,进而导致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骨质疏松加重时,驼背曲度会进一步加大。对于老年人来说,骨质疏松会导致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约2毫米,从而导致身长平均缩短3至6厘米。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除了以上提到的生理问题,骨质疏松还可能影响呼吸功能。胸、腰椎的压缩性骨折可能导致脊椎后弯、胸廓畸形,从而显著减少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使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那么,对于女性来说,骨质疏松期间吃什么最好呢?以下推荐一些调养食谱。
沙锅鱼头豆腐,选用净鲢鱼头、嫩豆腐等优质食材,经过精心烹饪,既美味又营养。糖醋鲤鱼则是另一道骨质疏松调养佳肴。鲤鱼富含蛋白质,而糖醋口味能刺激食欲。清炒虾仁也是一道很好的调养菜品。其中,南荠被挖成虾仁形,经过特别处理,口感鲜嫩。
以上这些食谱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富含钙质和营养,对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来说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在享受美食的也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带来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