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舌尖上“癌症”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美味与健康有时也会产生冲突。风靡全国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上周首播,开篇介绍的稻花腌鱼虽美味诱人,却隐藏着健康风险。此类高盐食物是诱发癌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以广东省为例,胃肠病学研究所的专家林锋教授介绍,胃癌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一趋势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大量食用烧烤类食品、长期食用腌制食物以及熬夜吃夜宵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胃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在广东东部,由于腌制食品的盛行,胃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更令人担忧的是,青年胃癌患者数量不断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胃癌发病率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由于年轻人对胃癌的认知不足,常常忽视胃部不适的症状,导致病情恶化。林锋强调,早期胃癌的症状与良性疾病无异,因此年轻人应该更加重视胃部健康,及时就医检查。
胃癌可以说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病。饮食习惯与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长期食用腌制食品、咸鱼等盐渍食物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容易诱发胃癌。亚硝酸盐与食物中的氨基酸和低级胺类发生反应,形成致癌物质。烟熏烤食物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多环芳烃也具有致癌性。虽然食物中的致癌物质不等于吃了就会得癌症,但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至关重要。
除了饮食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胃炎、胃溃疡等现代都市人常见疾病,往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林锋指出,通过体检很多人都会被查出幽门螺杆菌感染,但这个检查结果往往被忽视。实际上,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是必要的。
早期诊断是胃癌治疗的关键。和所有癌症一样,胃癌越早发现、越早诊断、越早治疗,预后效果越好。林锋以日本的发病情况为例,强调了早期发现的重要性。我国的早期胃癌诊断率目前仅达10%左右,而日本已经超过60%。这意味着早期胃癌治疗的治愈率高达95%。重视早期发现可以为胃癌治疗赢得宝贵的时机。
预防胃癌需要从饮食和生活方式入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及时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重视早期检查和治疗,这些都是预防胃癌的关键措施。让我们行动起来,为自己的健康负责!警惕胃癌的早期信号与上班族自带午餐的注意事项
为了尽早发现并诊治胃癌,我们应学会观察其蛛丝马迹。胃癌的早期症状包括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食欲下降、食后腹部饱胀及不适感、返酸、嗳气,伴随体重下降或贫血等。对于没有胃痛史的人突然出现反复胃痛,或者原有胃痛规律、强度发生改变,以及治疗原有胃痛的药物效果变差或无效的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早到正规医院进行专项检查,如纤维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这些都是早期发现胃癌的有效手段。
除了及时的医学检查,预防胃癌还需要我们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胃镜下病理活检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建议50岁以下的成年人每3年做一次胃镜,50岁以上的则每2年做一次。对于具有癌症家族史或患有胃溃疡、息肉等疾病的人群,由于胃癌发病率较高,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律治疗和定期胃镜检查。
对于上班族自带午餐的现象,也有一些健康上的讲究。由于工作繁忙,许多上班族选择自带午餐到单位。炒好的青菜久置容易受污染。在细菌的硝酸还原酶作用下,叶菜中的硝酸盐会转化为有毒的亚硝酸盐,并进一步形成致癌的亚硝胺和亚硝酰胺类物质。
为了减少自带午餐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选择蔬菜时,尽量避免含有较多硝酸盐的叶菜和根菜,选择硝酸盐含量较低的蔬菜,如茄果类和豆类。要确保饭盒的清洁,并用沸水烫洗以杀死细菌。最好携带一早新鲜烹饪的饭菜,避免头一天晚上的剩菜剩饭。
建议使用保温饭盒存放食物。由于广东的天气炎热,常温饭盒容易导致食物变质或细菌繁殖。虽然午餐通常会放入冰箱冷藏,但冷藏箱的温度并不能完全阻止细菌的繁殖。自带饭菜虽然方便,但也存在潜在的健康隐患,需要我们注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