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癌症 >>

知己知彼 逃脱胃癌禁锢的牢狱

癌症 2025-06-15 07:38癌症治疗www.xiang120.com

胃癌:从未知到预警的新征程

曾经在我国,胃癌是恶性肿瘤中的“癌老大”,年死亡率居高不下。近年来,随着其他癌症的年死亡率迅速上升,胃癌虽然退居第二位,但其“杀手本色”依旧不减。据统计,每年仍有30余万人死于胃癌。

对付这样一种严重的健康威胁,早期预防、发现和治疗方法无疑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为此,我们采访了在胃癌诊治领域有深入研究的林三仁教授。

林教授首先提到,胃癌的发生与地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广东和福建两省,尽管毗邻,但胃癌的发病率却有着显著差异。福建的发病率远高于广东。我国胃癌的高发区,从西北地区开始,沿河西走廊、甘肃、陕西等地延伸,直至辽宁,然后沿海岸线南下。

至于胃癌的具体病因,林教授表示目前仍不完全清楚,但已经发现许多相关因素,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发病率更高,因此应该特别警惕。

环境因素中,饮食因素尤为引人关注。摄入过多的油炸、熏制食品以及腐败不新鲜的食品与胃癌的发生有关,因为这些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除此之外,一个重要的致癌因素还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经过长达八年的研究,林三仁教授证实,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癌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对于普通患者来说,如何早期发现胃癌呢?林教授指出,早期胃癌并没有特异性的症状,与胃炎、消化道的症状相似,因此难以从症状上判断。为此,他建议在高发区,4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查体。而对于非高发区的人群,没有症状者3-5年做一次胃镜,有相关症状者则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

值得一提的是,林三仁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在胃癌早期筛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发明了一种称为“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检测”的方法,患者只需吞服一颗特殊的胶囊,就能进行胃液采集。经过荧光光谱检测,胃癌患者的胃液荧光与胃内良变有明显的区别。这一方法的特异性强、患者痛苦小、容易接受且费用低廉,十分适合作为胃癌的筛查手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对胃癌的认知和筛查手段都在不断进步。面对胃癌这一健康威胁,我们有了更多的武器和策略。从未知到预警,我们正踏上新征程。胃癌之路:萎缩性胃炎是必经之路吗?

今年58岁的老李因胃部不适前往医院求医。经过胃镜检查后,被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个诊断让老李陷入深深的忧虑,因为他听闻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前奏,最终可能发展为胃癌。这样的说法是否准确呢?

林教授指出,萎缩性胃炎其实是人体老化过程中的一种正常退行性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情况也会增多,这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由于老年人胃癌的发病率较高,人们容易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认为萎缩性胃炎必然会导致胃癌。但实际上,虽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癌变的发生率确实比正常人高,但真正发生癌变的只是少数(约3%),因此患者不必过于惊慌,只需密切观查即可。

在这里,林教授特别强调,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癌前疾病是指与胃癌发生有关的疾病,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息肉和胃溃疡等。这些疾病的患者需要提高警惕,定期检查,但并不需要陷入对癌症的过度恐惧。而真正的癌前病变,是指病变本身已经处于癌前状态,有可能发展成癌。在现代病理学概念中,能被称为癌前病变的仅有“重度不典型增生”。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虽然不需要过于惊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萎缩性胃炎本身会带来诸如胃酸低、消化功能差、胃动力差等症状,影响患者的进食与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需要采取各项措施,如注意饮食、对症治疗等,以减缓萎缩性胃炎的进展。

被确诊为胃癌后,患者和家属最关心的是如何治疗。林教授表示,胃癌的治疗原则是尽可能切除。现在的切除手段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开膛剖腹”型手术切除。如果胃癌在早期发现,可以行微创手术局部切除,而对于更早期的胃癌,甚至可以在内镜下行黏膜切除术。这种手术方法仅仅切除胃黏膜,创伤小、恢复快。在国内,由于早期被发现的患者较少,这种技术难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对于预防胃癌,林教授明确表示“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最好的方法。尽管遗传因素无法避免,但从环境因素着手,还是有许多可以做的。他提出了具体的预防建议:饮食健康、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定期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面对胃癌,我们不必恐慌。正确理解疾病、采取科学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是我们战胜疾病的关键。

上一篇:***肿瘤 深藏不露的“杀手”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