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灶多数已被有效处理,无论是通过手术切除还是其他治疗方法。有些病灶可能隐匿存在,直到转移灶被发现。病症常常突然发作,临床症状从部分性肠梗阻逐渐发展到完全性肠梗阻。
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约80%的患者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腹痛,这也是他们寻求医疗帮助的主要原因之一。腹痛的位置多在中下腹部及脐周,也有可能出现上腹部。初期,腹痛表现为钝痛、隐痛或胀痛,餐后加重,伴随肠鸣。随着病情的恶化,肿瘤可能完全堵塞肠管,导致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出现持续的剧烈绞痛,阵发性加重,伴随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便等症状,这时通常需要紧急手术解除梗阻。
肠梗阻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初期,肿瘤可能浸润肠管或压迫肠管,导致肠腔狭窄,表现为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随着病情的延长,患者甚至可以观察到胃肠型和蠕动波,有时能感觉到肠块在腹内游动,并有窜气感。肿瘤的生长方式也会影响肠梗阻的发生:如果肿瘤沿肠管横轴浸润生长,呈现环形狭窄,肠管缩小、狭窄,梗阻症状难以缓解;如果肿瘤与肠外网膜、系膜、淋巴结粘连形成肿块,也可能引起肠梗阻;如果瘤体套入肠管造成肠套叠,套叠瘤体复位后,梗阻症状可能减轻或缓解。
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腹泻症状,这可能是由于肠道受到刺激或小肠广泛受累导致吸收不良。在发病初期,大便呈糊状,每天4-5次,无明显黏液及脓血。随着病情的加重,大便次数增加,黏液增多。
出血也是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当出血量较大时,可见黑便或柏油样便。这是由于肿瘤表面糜烂、坏死所致。
临床上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可触及腹部肿块,大小不一,形态多不规则,轻度压痛。在病情初期,肿块可推动,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活动度逐渐减小,完全固定。
肠穿孔和腹膜炎大多在肠梗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部分是由于肿瘤病变坏死、破溃、感染而致穿孔。急性穿孔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病情严重;慢性穿孔则可能导致肠袢间粘连、肠瘘等。
消化道症状有时会引起类似溃疡病的症状,如上腹部不适和疼痛,伴随恶心、腹胀和消化不良等。恶心及呕吐的患者约占一半,腹泻也很常见。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包括:小肠恶性肿瘤合并慢性局限性肠炎、非热带泻等;肠系膜被肿瘤浸润增厚影响脂肪吸收而发生脂肪泻;空肠粘膜绒毛萎缩致吸收障碍;小肠肿瘤与结肠直肠形成等。
发热可以是小肠恶性淋巴瘤的第一个症状,以平滑肌肉瘤较多见。发热的原因部分是由于肿瘤中心坏死、溃破感染或穿孔后引起腹膜炎或脓肿。恶性肿瘤患者常出现体重减轻,这与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泻、肠梗阻、慢性失血及发热等有关。晚期肿瘤患者可能出现恶病质。
并发症还包括肠梗阻、出血以及肠穿孔和腹膜炎等。
美国医生每年新诊断大约1200例小肠恶性肿瘤,这个数目相对于消化道的其他部位肿瘤来说是一个小数目。想了解更多关于肿瘤的知识,请点击相关链接。
(实习编辑:陈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