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病
血清病免疫复合物性疾病的深入解读
当人体注射运动免疫血清后,一种名为血清病的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可能悄然而至。它的典型症状包括皮疹、发热、关节痛以及淋巴结肿大等。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免疫血清的应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用于防治白喉、破伤风等疾病,以及阻止移植物排斥等。药物致敏已成为当前最常见的血清病病因。
一、疾病成因
血清病是一种Ⅲ型变态反应。当体内的异种血清抗原或某些药物与体内蛋白结合形成的抗原性复合蛋白产生抗体时,就可能引发血清病。这些抗体在形成过程中,若数量略少于体内尚存在的抗原,会在血管壁上形成免疫复合物,进而激活补体系统,导致局部充血、水肿,甚至引发组织炎症与损伤。常见的引起血清病的血清制剂有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等,而一些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也可能导致血清病的发生。
二、治疗措施
血清病的症状通常具有自限性,治疗以对症给药为主。对于发热或关节痛的患者,水杨酸制剂是良好的选择;有皮疹的患者,苯海拉明可以有效缓解其症状。对于血管神经性水肿、气争喘息或严重荨麻疹,0.1%肾上腺素皮射显示出显著效果。对于重症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或许能带来转机。
三、疾病预防
预防血清病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药品和血清免疫制品的使用指征。使用异种血清制品时,应先进行皮肤敏感试验。若皮肤试验呈阳性,则应尽量避免使用。必须使用血清时,可采取脱敏注射法。在脱敏及注射血清的过程中,需准备好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以防意外。
四、症状表现
血清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疲乏、皮疹、血管性水肿、淋巴结肿大和关节酸痛等。发热常常是首发症状,体温可能高达38℃~40℃。皮疹是最常见的症状,可能伴有剧烈瘙痒。患者还可能出现面部潮红、肌痛、腹部绞痛等症状。血清病的自然病程通常为7~10天。
五、并发症及其护理
血清病背后隐藏着可能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格林巴利综合征及周围性神经炎。尤其是当臂丛神经受累时,患者可能面临呼吸衰竭乃至生命危险。对于这样的疾病,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五大护理要点包括寻找致敏之源、急救准备、生活饮食调整、注意药物反应以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家中应备好抢救药物,病人出现病情变化时随时准备送往医院抢救。避免与可能的致敏源接触,保持饮食清淡,避免摄入刺激及易致敏食物。使用抗组织胺药物后,病人可能会出现嗜睡、眩晕等症状,因此需告知病人避免高空作业和驾车等可能产生危险的活动。对于老年病人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建议睡前服药以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