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乳腺癌的四大致病因素
乳腺癌的致病因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生殖因素、营养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神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几个方面。针对这些致病因素,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生殖因素的影响在乳腺癌的发病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职业女性来说,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紧张,晚婚晚育现象普遍,母乳喂养的普及率较低且持续时间较短。乳腺外科专家薛晓红指出,为远离乳腺癌,应鼓励适龄生育和母乳喂养。
营养饮食结构的改变也是乳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青少年时期营养过剩、超重和肥胖可能导致生理发育提前、月经初潮提前。长期的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如偏好煎炸食品、快餐食品和各种糕点甜食,而对粗粮、蔬菜摄入不足,都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精神因素也是引发乳腺癌的一个重要原因。现代女性常常受到紧张、急躁、孤独、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长期受到不良情绪的刺激,机体节律容易发生紊乱,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导致内环境失衡,容易引发癌肿。
环境因素也不可忽视。长期接触各种有害物质,如化学物质、物理辐射,以及遗传、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引发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为了预防和及早发现乳腺癌,自我检查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定期进行乳房自我检查有助于熟悉自己乳房的平时状况,从而及时发现异常变化。最佳的自我检查时间是在月经来潮后的9到11天,这时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最小,乳腺比较松软,容易发现病变。
自我检查的方法包括在洗澡时、镜前检查以及仰卧平躺时进行。正确的触摸手法是用手掌或并拢手指以指腹轻轻触按乳房,注意不能用手指捏,否则很容易将正常的乳腺组织误以为是肿块。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乳腺癌的早期普查和诊断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早期普查,可以发现那些没有任何症状、极小且未发生转移的乳腺癌。目前常用的乳腺癌检查手段包括乳腺自查、体检、超声检查、乳房钼靶X线摄片、磁共振扫描等。
专家建议,不同年龄的女性应选择不同的检查手段。3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可选择B超检查,因为B超能更清楚地发现因腺体致密而难以发现的小肿块。35岁以上的女性最好每年进行一次乳房钼靶X线摄片,以便检出大部分乳腺癌。对于B超难以判别的小结节,可进一步进行磁共振检查。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生理性的溢液多发生于双侧乳头,如停止哺乳一年内、妊娠中晚期或进入更年期后,都有可能分泌出少量乳汁。对于乳头溢液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必过分紧张,关键在于分清楚溢液的性质。
了解这些致病因素和检查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乳腺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及时就医,都是预防乳腺癌的重要措施。多孔溢液的出现可能是身体生理性的自然反应,也可能是药物引发的症状,或者是某些病症乃至全身良性疾病的表现。这些情况下的溢液通常不是单一源头,而是多孔同时出现。而单孔乳头溢液则往往隐藏着更为深层的病理原因。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单孔乳头溢液可能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等病理性疾病的征兆。这些疾病的发生,可能导致乳头的某一特定孔出现异常的分泌物。而这些分泌物的颜色,如呈现为鲜红色、淡红色、咖啡色或浅褐色,尤其是血性溢液,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我们不应掉以轻心,忽视任何可能的警示信号。因为这些症状可能是身体某些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是保护自身健康的关键。不论是多孔溢液还是单孔溢液,只要出现异常,都应及时向专业医生咨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尤其对于单孔血性溢液,这可能预示着乳腺导管内的严重病变,甚至可能是乳腺癌的征兆。任何关于乳头溢液的疑虑和不解,都不应被忽视或延迟。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及时寻求医疗帮助,进行专业的检查和治疗。
(实习编辑:谭淑媚)在生活和健康之间,我们始终要选择健康。身体的不适不应被忽视,及时的预防和治疗才是我们对健康最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