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婆媳间漂亮话的“潜规则”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都是人类历史上的矛盾关系之一。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是一门需要智慧的学问。这其中,不仅涉及到明规则,更涉及到一些潜规则。运用得当,这个千古难题便不再困扰你。
举一个婆媳对话的例子,婆婆可能会这样说:“孩子,你们住的小房子太局促了,爸爸妈妈看着心疼。我们虽然不是什么大富翁,但有二十万,可以给你们付个首付。以后你们只需负责按揭。这样,你们有了更大的空间,一家人在一起住,热闹又互相照应。”
在婆婆的这番话中,隐藏着一些潜藏的官方话语。她疼爱儿子和媳妇,舍不得他们住小房子;她表示自己虽然财力有限,但已经尽力了,这二十万是无价的;她使用“只要”这个副词来淡化按揭的压力,强调父母的爱心和贡献;她还提到一家人住在一起的好处。
而媳妇在回应时,也会使用类似的官方话语:“妈妈,您别这样做。都是我们没用,不能给您买套大房子好好孝敬您。我们怎么也不能拿您的钱买房子自己贪图享受。住在一起虽然热闹,但可能会让我们变得懒惰,不知道怎样照顾你们。我们会在历练几年,自己挣了钱买了大房子,再好好照顾大家。”
媳妇在这里的回应中,体恤公婆,不愿意花老人的钱来买房;她自责自己不会做事,表示会努力学习如何照顾家人;她强调要自力更生,不拖累公婆。
表面上的官方话语虽然冠冕堂皇,但也有其真实的意图。在婆媳交流中,要注意不要随意使用潜规则,而是尽量用漂亮的官方话语来表达。即使有时候需要说些虚伪的话,也不能过于实在,至少要避免使用过于直接的真实言语。聪明的母亲会教导女儿嘴巴要甜,也就是说,要学会说官方话语。
官话不仅仅是说话,还包括行动。有些媳妇尽管嘴上说得好听,但实际行动却不尽如人意。真正的官话是需要言行一致的。例如,有些媳妇在客人面前伺候婆婆,给她拿热水袋、火柴等,实际上是监视婆婆,让她无法说坏话,只能说好话。这样,她们就能赢得好的名声和最权威的认可。
我们当中有多少人能够口含银匙而生、像公主下嫁招驸马那样幸运呢?大多数人都必须为柴米油盐的生计而奔波,都必须面对如何与婆家人相处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据说宋美龄从来都相信她第一次听到的消息。在我们有些人面前制造舆论是没有用的,比如在公婆、小姑子、小叔子以及公婆的兄弟姐妹面前。而在另一些人面前,如父母、兄弟姐妹面前则无需制造舆论。唯独在一个人面前不好处理那就是介于信任和不信任之间的丈夫。对于如何处理婆媳关系这个难题,我们需要智慧、耐心和理解。婆媳之间的沟通交流是一项微妙且需要技巧的任务。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一种更为迂回的方式。为何不让婆媳之间进行直接的交流呢?其实并不是完全不可以,只是在交流过程中,我们需要一个“中间人”你的先生。他就像一位擅长与皇军交流的汉奸,同时又理解八路的心思。通过他,婆媳之间的信息可以更好地传递,避免直接的冲突。
当直接的交流遇到困难时,我们首先要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交流中的态度是否过于冲动,是否有不当的言语,是否对婆婆有肢体上的冲撞。如果我们以同样的方式和妈妈交流,妈妈的反应会是如何?如果我们自省后觉得没有问题,那么应该与先生坦诚相对,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但要注意表达方式,避免情绪失控。宁可选择哭泣,也不出口伤人。
如果我们有些过分,形式上有不当之处,但内容并无错误,那么就需要在交流中更加谨慎。这时,我们应该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避免在对方追问时不得不承认。对于重大的错误,我也无法提供确切的建议。因为我个人在婆媳交流中避免正面冲突,但我相信,尊重和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与先生解释婆媳之间的冲突时,我们要尽可能做到心平气和,避免人身攻击。如果婆婆丰满,我们不应该用贬低的方式说她是吹气的青蛙;如果公公苗条,也不应该说人家是榨干的甘蔗。我们要学会做人,尤其是在有外人在的场合,要表现得温和有礼,听话勤快。这样不仅能给婆婆面子,也能赢得外人的支持,为我们制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婆媳之间的交流需要技巧和艺术。通过先生的缓冲作用、自我反思、尊重和理解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婆媳之间的矛盾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