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因气管炎发作产生厌世心理 绝食十余天
一个生命的静默等待:刘宗春的孤独与困境
昨日下午,一则特殊的求助电话打进本报热线。长丰县岗集镇的五保户老人刘宗春,因不堪忍受病痛折磨,选择绝食的方式默默等待生命的终结。这个78岁的老人,居住在岗集镇敬老院,他的故事在小小的公寓里展开。
接到消息后,记者迅速赶往敬老院。在大门口,一群老人急切地围上来,希望记者能关注他们的同伴刘宗春。他们口中的刘宗春已经十多天粒米未进,每天只喝一些水,身体日渐衰弱。
走进刘宗春的小公寓,眼前的景象令人揪心。他躺在床上,用被子蒙着头,神情痛苦。看见陌生人前来,他吃力地睁开了眼睛,却对记者的身份和劝说的话语表现得十分迷茫和抗拒。他只不断地念叨着:“身子有病啊,还不如死了算了。”
据了解,刘宗春老人患有严重的气管炎,每次发病时都疼痛难忍。今年冬天,他的病情发作得尤其厉害,每一次疼痛都让他在地上打滚。这种剧烈的疼痛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厌世情绪,从而选择了绝食。
他在敬老院里已经住了两年多,刚开始时,他与其他老人还能一起散步、聊天。但今年冬天的病痛让他变得孤僻,不再愿意与人交流。十多天前,他开始拒绝进食,敬老院的护工们想尽办法,却无法让他喝下一口水或吃下一口饭。他们甚至试图在刘宗春的水中加点甜味剂,希望能刺激他的食欲,但他却将带有甜味的水倒掉。
在敬老院里,刘宗春的堂弟刘宗志向记者透露了更多关于他的过去。刘宗春终身未娶,无儿无女,作为五保户住进了老人院。他的脾气古怪,年轻时就是个固执的人,一旦决定的事情八头牛都拉不回。他的侄子和侄孙曾多次来到他的床前哀求他吃饭,但他却视而不见。
安徽省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秘书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刘宗春老人的行为是典型的老年厌世心理表现。在我国,有许多老人因疾病、体力衰退或社交障碍而产生这种心理。他们宁愿选择孤独地等待生命的终结,也不愿与他人交流。
对于刘宗春老人的困境,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关爱非常重要。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老年群体,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孤独和病痛中的老人。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他们带去关爱和希望,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之火。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老人渐渐感到精神上的空虚与失落,心中那份依靠似乎渐行渐远。在这样的心境下,一些微妙的情绪难以释怀,一点小事情便可能触动他们内心的厌世之情。刘宗春老人便是其中的一员,身患严重气管炎的他,在病痛的摧残下,心中更是弥漫着悲观的情绪。对于这些心灵脆弱的老人来说,及时的心理疏导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避免孤独侵袭,许多老人选择与儿女同住,享受那份天伦之乐。也有一些老人因种种原因无法与儿女共居,或者有些老人甚至无子女相伴。对于这些孤寂的老人,社会的关怀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敬老院等老年机构应积极组织各类活动,鼓励老人们走出房间,与其他同龄人交流,分享彼此的故事与经验。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老人的晚年生活,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给予老人们一个交流的平台,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在这样的环境中,老人们可以重拾对生活的热爱,驱散心中的悲观与厌世。他们的世界不再只有病痛与孤独,而是充满了笑声、交流与陪伴。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希望每一位老人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晚年,不再感到心灵的空虚与孤独。让我们共同为老人们创造一个充满关爱与陪伴的环境,让他们在晚年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
(责任编辑: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