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心理:读懂孩子的烦心事
一句恶意的指责,可能会让人心情郁闷一整天;而一个温暖的关怀,却能让失落的心灵重新焕发生机。在教育的方寸之地,老师们如何进退,如何运用教学艺术来抚慰学生的心灵?这个问题在沪上一些教育示范校中得到了积极的。
走进洋泾中学的心理放松室,你会看到一个比真人还要高大的充气人,被学生们击打,用来发泄压力。李海林校长表示,学生压力大,需要有一个地方来宣泄,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类活动来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的个性和兴趣得到全面发展,这也许正是减轻负担的最佳途径。
作为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洋泾中学不仅心理教师徐琳强调对学生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实施了“导师制”,为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和关注。一些学生,曾是初中的尖子生,进入高中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成绩下滑,这时,老师的及时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学科特点,老师们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帮助学生规划人生。学校正着手编写相关教材,包括成功校友座谈、应聘现场调研、企业参观等多种形式。徐琳认为,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规划,学生的抗压能力才会增强,许多问题也能找到解决方案。
卢湾区教育局也致力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新年将至,该区将成立一个面向全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引人关注的是,该中心将开通热线和网络咨询,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虽然每所学校都有心理教师,但一些学生可能不愿意向熟悉的老师倾诉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个辅导中心将本着“尊重、理解、真诚、保密”的原则,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援助。另一方面,老师们也希望通过这一热线进一步了解学生和家长的内心世界。
卢湾区自2007年起在全区开展青春健康教育项目。初中学校建立了学生青春成长健康分色卡,根据家庭状况和心理发展情况分为红黄绿卡;高中则建立了心理电子档案,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心理测试结果以及综合评定。这些举措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发展自己,并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
在这个充满关注和关爱的教育环境中,学生们的心灵得到了呵护和滋养,他们的成长道路也将更加顺畅。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实习编辑:梁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