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晕厥警惕是心脏病
青少年与心脏病:不容忽视的健康警报
在我们的社会中,心脏病不仅仅是一种中老年人易患的疾病。近年来,青少年群体中心脏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我们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青少年心脏病的相关症状,特别是心源性晕厥,及其背后的病因。
晕厥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体位性综合征。虽然心源性晕厥不是常见引起晕厥的原因,但其后果严重,甚至可能导致死亡。有一例病人在外院多年未能明确诊断,但通过心电图被诊断为先天性长QT综合征,在服用心得安后病情得到控制。对于与运动有关的晕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以排除心脏疾病。
一、心源性晕厥的临床特征
心源性晕厥的患者前驱症状多不明显,发作与体位有关,多在应激或劳累时发生。患者晕厥时可能伴有面色苍白、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心率和心律明显改变。患者还可能出现抽搐、水肿、杵状指等症状。病史、体检和心电图能提供心源性晕厥和猝死危险性的初步估计,是判断病情的基础。
二、心源性晕厥的病因
儿童心源性晕厥主要见于严重心律失常、心脏排血受阻及心肌缺血性疾病等。如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问题,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急性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等。其中,最严重的表现为阿-斯(Adams-Stokes)综合征。
(一)心律失常
1. 缓慢性心律失常:
窦房结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晕厥。临床表现为心动过缓,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是诊断的重要方法。常见的表现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等。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预后相对较好,但后天获得的原因如心肌炎或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预后不佳,可能需要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
2. 快速性心律失常:
阵发性心动过速可能导致心输出量突然下降,引发晕厥。特别是存在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某些情绪激发或运动可能诱发室速,导致晕厥。
3. 长QT综合征:
此病症表现为QT间期延长,晕厥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对于运动或情绪激动导致的晕厥,特别是游泳时发生的晕厥,应高度怀疑此病症的可能。研究表明,晕厥可能是由于尖端扭转室速所致,这种室速可能自行终止,也可能发展为室颤,如果不治疗,可能导致反复晕厥甚至死亡。
青少年心脏病不容忽视。家长和社会应提高警惕,对青少年出现的与运动或劳累有关的晕厥,应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以排除心脏疾病。了解心源性晕厥的临床特征和病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青少年心脏病。(二)血流排出受阻
主动脉瓣狭窄、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等病症,当患者的活动强度增加、情绪激动或用力时,会出现血流排出受阻的情况。这种现象源于血管扩张与心排血量受限之间的冲突,不能满足大脑的供血需求,从而导致晕厥。对此,家长需特别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
1. 左室流出道受阻:
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在特定情境下,周围血管扩张,但心排血量受限,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发晕厥。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则因心室肌和主动脉瓣下室间隔显著肥厚,使得心室腔变小,直接阻碍了心室的血充盈和流出,致使心排血量下降,导致晕厥。对于这类患者,心排血量的下降与心室肥厚和主动脉瓣狭窄有着密切的关系。
2. 右室流出道受阻: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在活动和用力时,右室排血急剧受限,导致左心室排血量急剧下降,从而引发晕厥。体检时可以发现明显的杂音,心电图显示出右心室肥厚,胸片可见肺动脉段膨隆。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到右心房扩大、右心室肥厚扩大、肺动脉增宽等现象,并可测定肺动脉压力以诊断肺动脉高压。这些症状均为右心室流出道受阻的典型表现。
(三)心肌病变和先天性心脏病
青少年的心肌健康和先天性心脏状况需家长密切关注,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1.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畸形、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以及重症心肌炎等均可导致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功能不足会导致脑缺血,从而引发晕厥。并发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也可能导致晕厥。心电图在此类病症的检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异常表现如ST段抬高、T波低平或倒置、异常Q波等均为心肌梗死的明确指标。
2. 缺氧发作:
法洛四联症患儿在特定情境下,如吃奶、哭闹、情绪激动、贫血、感染等,会出现肺动脉漏斗部痉挛,引发肺动脉梗阻和脑缺氧发作。这种病症多见于婴儿,表现为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突然晕厥、抽搐甚至死亡。家长需特别注意孩子的日常表现,一旦有异常状况应立即就医。
家长应对青少年的身体状况多加关心,留意任何可能的异常表现。一旦发现孩子有文中提到的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