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人 >>

有情人间:亲密与孤独

女人 2025-06-28 05:56性感女人www.xiang120.com

杨蓓博士是台北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的副教授,同时拥有美国田纳西大学教育心理学的博士学位。除了教学之外,她还积极参与企业团体的沟通和领导训练课程,展现了她既擅长理论又具备实务操作的能力。应圆觉文教基金会的邀请,杨老师在2001年10月14日于清华大学台北办事处月涵堂发表了主题为“有情人间-亲密与孤独”的演讲。

真正能够拥抱孤独的人,其实是在深深地爱自己。只有真正爱自己,才可能流露出更无私的爱意。多年来,杨老师在教学之余,也从事了许多心理方面的工作,这使她有机会观察人们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无论是从专业理论、学派知识,还是修行的体验,她发现每个人的生活态度背后都有特定的情绪和故事。

情绪的背后隐藏着丰富的故事,如失恋、工作挫折、被骂、孩子出问题、家人疾病、死亡等。表面上看,情绪低潮似乎是由各种事故引发的,人们会想尽办法去处理这些问题,希望事情能恢复原状,以此消除负面情绪。有一个更深的层面需要面对,那就是人的内在状态。

以杨老师的一个朋友为例,她在情感上遭遇挫折后,生活陷入混乱。她该如何应对?试图挽回感情可能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即使家人和朋友陪伴,伤痛依然存在。经过一段时间,她意识到真正的伤痛来自内心。有人建议她交新的男友,但即使开始约会,她仍然感到内心的空虚。这是因为那些新的伴侣并没有走进她的内心。关键在于她是否感到心安,是否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杨老师的朋友发现自己在恋爱中没有被真正了解,即使对方照顾、包容、陪伴,也不过是因为她是其女友才这样做。她意识到真正的满足来自于被了解和接纳。尽管生活中有许多需求,但她必须学会面对和接受孤独,否则只会更加迷茫。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这大概是人生最困难的一件事,也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过程转化或改变。人们通常认为改变是一瞬间的,但实际上它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从亲密与孤独的角度来看,这个改变的过程中,人们会发现从未真正了解自己。在追求亲密关系时,我们常常会有错误的诉求,这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放错了地方。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场精心编织的互动大戏。这场戏有两个层次,一在于角色间的互动,二在于内心的波动。角色上的互动是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我们又如何去回应。这种互动模式如同舞蹈,双方都需要按照既定的步伐和节奏来舞动。而内心的层次则是他人对待我们的方式,如何在我们的内心引发满足或不满足的感受。这个层次常常深藏不露,但在某些特殊时刻,比如面对巨大压力或是受到不公待遇时,内心的感受就会如泉水般涌现。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所处的环境就开始对我们的角色行为施加影响,教导我们如何在这个人的世界里生活。我们从与家人、朋友、同学的相处中,学会如何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将这些角色带入社团、职场、婚姻等各个领域。人在角色学习上是极其自动化的,因为人活在社会的文化范畴之内,处处都有信息指引我们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内心的层次从未消失。随着我们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复杂,不仅要将表面的角色扮演得恰到好处,还要兼顾内心的感受。在现代社会,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而这种关系与我们的角色扮演息息相关。我们需要不仅在表面上扮演好我们的角色,还要深入内心去关注我们的感受,这两者虽然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连。

假设你在家中是老大,你承担着父母的期望,是弟妹们的榜样。你在学业和工作中都表现出色,赢得了人们的赞美和肯定。你把外在的角色扮演得很好,但你是否对自己真正满意呢?很多人在面临生命终点时,会对自己的外在成就感到自豪,但对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感受却仍然感到迷茫。

我曾经年轻时常演讲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什么”之类的主题,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那时的演讲有些无聊。在这个充满多样性社会现象的今天,我们为何总是围绕着“角色行为”这一主题打转呢?我们追求外在世界的认可和满足,却忽略了内在世界的真实需求。即使我们在外在世界取得了成功和认可,但我们对自己真的满意吗?答案往往是否定的。因为我们始终缺少内在世界真正追求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我们对待自己的角色行为时,有时会采用错误的处理方式,以为只要外在角色扮演得好就能万事大吉。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常常活在“别人满意我就满意”的假设中,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获取他人的认可上,却忽视了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当我们的角色行为不够出色时,当他人对我们的期待得不到满足时,失落感和孤独感就会涌现出来。这是一种重要的感受,长期以来我们都选择逃避它、忽视它;但孤独和寂寞的感觉又怎会因为我们不去看它们、不去理它们就消失呢?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