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腹水治疗可信赖中医
在古老的中医理论中,有一个被称为“臌胀”的领域,它涵盖了现今所称的肝腹水病症。这种病状以腹部膨胀如鼓为显著特征,肤色苍黄,腹部脉络显著。根据病因的不同,它又分为“气臌、血臌、水臌”。传统医学中的臌症,泛指一切以腹部膨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候。
对于肝腹水这一病症,治疗起来颇为复杂。西医虽然有一些治疗方法,如输白蛋白、打利尿针等,这些方法虽然能暂时缓解病人的痛苦,但并不能根治,容易反复,而且价格昂贵,使得许多患者难以承受。过分强烈的利尿也可能导致有效血液减少,从而引发肾功能衰竭和电解质紊乱,诱发其他病症。
中医中药在治疗肝腹水方面被广泛应用。中医治疗肝腹水,主要是根据病情,确立解郁调气、软肝柔肝、健脾和胃、滋阴利水的治疗法则。根据病程的长短、病情的轻重,进行辩证施治。
肝硬化晚期约有七成患者会出现肝腹水,这几乎可以作为肝硬化进入晚期的标志。轻度肝腹水的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多数在短时间内可以得到控制,并使腹水消退。而对于中重度肝腹水,中医药的治疗同样优于单纯的西医常规治疗。
肝硬化肝腹水属于中医的“臌胀”范畴,是肝硬化晚期的表现。其发病因素众多,除了公认的钠水潴留、门脉高压以及淋巴液漏出过多外,还有多种并发症的诱发或加重因素。大量使用西药利尿剂往往效果不佳。
重度肝腹水,又被称为顽固性肝腹水。中医认为其形成是在肝硬化气虚血瘀的基础上,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造成气血水不通,水湿停在胸腹所致。病机复杂,治疗时应异于一般肝硬化腹水。大量利尿剂逐水会伤阴、损及脾肾,常常诱发消化道大出血、电解质紊乱、肾衰等,往往加重病情。
在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中医药治疗肝腹水的方法显示出优势。运用院内制剂,采用“中成药复方疗法”为基础的整体治疗,结合汤药口服及高位或低位保留灌肠法辨证施治,能增强疗效。这种方法有力地阻逆肝纤维化、缓解门脉高压,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提高血浆白蛋白、增强机体免疫力,抑菌抗炎、改善肾功能、消除内毒素血症等。再结合西医的利尿剂、白蛋白、血浆等治疗手段,能有效地消除胸水、腹水,显著提高肝硬化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疗效。
中医药治疗肝腹水效果肯定,长期疗效稳定,复发率低,价格适中。这极大地缓解了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痛苦和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出院后的随访也证实,中医药治疗轻度以及重度肝腹水比西药有着明显的优势,可以明显降低肝腹水的复发率,远期疗效理想。这对于改善肝硬化病人的预后尤为关键。尽管目前临床肝腹水的中医中药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还是主张肝癌早发现早治疗,尽早的积极配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