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过度致低血压 很危险!
广州老年人口现状及其特殊血压问题
根据广州市老龄委发布的数据,广州的老年人口数量正在迅速增长。截至去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07.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3.8%,并以每年4%的速度持续上升。按照这个趋势,广州已然迈入“老年型城市”的行列。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血压问题更是备受关注。内科主任医师陈鲁原指出,对于老年人来说,血压问题的认识并非浅显地停留在高血压的层面。很多老年人即便患有高血压,也可能出现低血压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高中有低”。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中风、脑梗死等。
陈阿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患有高血压后一直服用降压药,但最近却出现了头晕、四肢无力的症状。经过检查,才发现是低血压引起的。陈鲁原表示,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并不少见,很多患者因为对病情认识不清,自行购药、不遵医嘱等原因,导致降压过度,出现低血压。
对于老年人来说,降压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除非血压极高,否则降压应从低剂量开始,速度不宜过快。要密切关注药物反应,特别是体质较弱的老人和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血管硬化、失去弹性等原因,老年人的血压降低难度较大。收缩压保持在150mmHg以下就可视为正常。陈鲁原强调,老年人动脉壁僵硬度增加,血压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天气变化、情绪波动、劳累等,都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影响治疗效果。
老年人的高血压常伴随其他疾病,如冠心病、高血脂、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等。这些疾病可能相互关联,对全身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对于老年人来说,血压问题需特别重视。
医生在诊断老年病患时,除了依赖血压计的数据外,还要考虑年龄和心理因素。血压计可能无法完全反映老年人的真实血压情况。由于动脉硬化的影响,老年人在家自测或在医院测量的血压值可能高于实际数值。医生在诊断时需注意这一点,避免过度治疗导致低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也是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有些患者在医院因为紧张等原因,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血压情况,可以采用24小时动态监测血压的方法。
随着广州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愈发突出。血压问题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血压的日常监测已经成为大众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完成这一任务。对此,医生们应当充分尊重患者在家里自行测量的血压数据。
在医学领域,量血压看似是一个简单的操作,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技术。每一次血压的测量,都是对身体健康的一次。对于患者而言,在家中自行量血压,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及时捕捉身体发出的信号,为医生的诊断提供宝贵的参考信息。
医生对患者的尊重,体现在对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付出的努力的认可上。当患者在家里认真测量血压,并带来这些数据时,医生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这些数据是患者在遵循医嘱、努力管理自身健康的表现,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疾病抗争的见证。医生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解读,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患者的健康状况,从而制定出更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尊重患者在家中测量的血压数据,是医生对患者自主健康管理能力的认可和鼓励。这种尊重不仅能够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还能提高他们参与自身健康管理的积极性。毕竟,健康的身体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而医生与患者的共同努力和协作,则是守护这份财富的关键。
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关心患者,尊重他们的努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每一次量血压,都是医生与患者共同守护健康的约定。当患者在家里量血压时,医生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因为这是他们共同守护健康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