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与感冒傻傻分不清 家长预防小儿肺炎有7招
小儿肺炎的源头与类型
当我们深入了解小儿肺炎,会发现其源头多种多样,其中包括肺炎球菌肺炎等。若孩子的居住环境拥挤、通风不良,空气中致病菌的数量便会增多,使得幼儿更容易感染肺炎。这种病症通过飞沫传播,若家中有久咳或已感冒的人,空气污染和疾病传染的风险就更高了。除此之外,宠物的毛发、衣物的螨虫等也可能造成空气污染,从而诱发小儿肺炎。
当肺炎发生时,较弱的小孩子可能不会出现发烧症状,甚至体温低于正常。普遍的症状包括食欲不佳、精神不振、烦闹、睡眠不安等。重症病儿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如鼻翼扇动、口周发青等。患病小孩还可能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区分肺炎和感冒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一测体温,二看症状,三听胸部的方式来辨别。若小儿持续高烧不退、频繁咳嗽、呼吸急促、精神不振、食欲不振、嘴唇发紫等,应及时就医。
对于家长而言,预防小儿肺炎有七个关键措施。保持孩子气道通畅,注意体位,防止反流窒息,必要时可进行雾化吸痰。根据病情轻重进行吸氧和呼吸支持。还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特别是注意呼吸性酸中毒时禁用碱性溶液。对于退热处理,可以根据孩子年龄和体温情况进行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了解并预防小儿肺炎,是每一位家长的必修课。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安全的成长环境。针对患儿的病情,我们应采取一系列的治疗措施。要加强心功能和保护心肌治疗。对于存在心力衰竭的患儿,我们可以给予如西地兰、等强心药物,以及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活性药物,帮助增强心肌功能,维护心脏健康。
抗感染治疗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应经验性应用广谱抗生素来对抗可能的感染,同时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结果,精准地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确保治疗效果并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在特定情况下,如中毒症状明显、严重喘憋,或伴随胸膜渗出、脑水肿、中毒性脑病、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情况时,我们需要应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是一个常用的选择,每日2-3次,每次2-5mg,疗程通常为3-5天。这种治疗可以帮助应对危急情况,稳定病情。
除了上述治疗措施,家长也须高度重视并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孩子患病,应立即带其到医院检查,并根据医师的诊断进行合理用药,避免误诊和不合理用药的风险。在冬季,尽量减少到公共场合和人员拥挤的地方活动,保持房间通风,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疾病同样重要。孩子们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膳食搭配要合理,注意补充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对于容易反复感染肺炎的患儿,在冬季来临之前应注射预防肺炎的疫苗。这样可以增加孩子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帮助他们度过一个健康的冬天。
我们强烈建议家长与医疗机构保持紧密沟通,遵循医师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努力。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携手保护他们的健康,给他们一个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