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异性交往不要紧张脸红
近年来,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咨询信件如潮水般涌现,尤其是关于大中学生与异往的问题,已然成为青少年最关切的话题。在信中,学生们纷纷吐露心声,他们普遍感到在与异往时,若与家长和老师沟通,往往会被误解或批评。甚至有一些成绩优异、未曾涉足早恋的中学生也对此感到迷茫,寻求解答。
在青少年心中,这个问题仿佛是一道难题,让他们不知所措。家长和老师却如临大敌,对这一问题持有过于敏感的态度。他们往往只从理论上支持孩子与异往,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持反对态度。这种矛盾的态度常常让本来并不严重的问题变得复杂化,甚至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从个案来看,青少年对于异往的认识确实存在片面性。比如,有的女生因为父母的警告而完全拒绝与男生交往,结果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男生因为曾经喜欢过的女生而影响到学习,甚至再次遇到相似情况就魂不守舍;还有的因为家长的过度干涉而倍感压抑,影响到生活和人际交往。这些问题都说明了父母和教师在处理青少年异往问题时的过度反应和不恰当态度。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心理辅导:
我们需要降低对异往的“敏感度”。这里的异往不应仅仅理解为与某一特定的人的交往,而应解释为与所有与自己有不同特性的人的交往,包括性别、性格、兴趣等方面的差异。这种求异的交往是现代社会中人生发展的基本技能。
我们应该允许青少年去探索和体验人际交往的过程,但也需要指导他们交往的基本原则。这就像打台球一样,通过打各种不同的球来提高自己的技能,为自己的未来择偶做好准备。
我们需要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人生目标,将异往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哲学家费尔巴哈曾说:“大自然的美全部集中于,而且个性化于两性差异上。”青少年首先要学会欣赏男女之间的差异,然后再谈交往。
我们需要对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脆弱和困惑,主动摆脱早恋的困扰。在现代社会,知识含量的高低已经成为评价爱情和婚姻的一个重要标准。当一个人学业未成功、经济未独立时,谈情说爱可能只是人生游戏,缺乏知识含量的爱情是短暂的、无根基的。我们应该鼓励青少年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青少年异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他们成长中的必修课和生活技能。我们需要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和处理这一问题,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自我选择和自律与管理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健康地成长并迎接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