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HIV患者在达到病毒抑制后中断ART治疗会出现病毒反弹。那么,这些反弹的病毒究竟来源于外周血中已被抑制的病毒,还是潜伏池中的病毒呢?一项由瑞士和西班牙联合进行的间断治疗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答案。
在这项研究中,20名已经接受ART治疗并达到病毒抑制状态(<50 copies/mL)超过6个月的患者参与了研究。他们进行了4个周期的间断用药(每2周停用ART,随后8周继续使用ART),并在接下来的6.5年中被持续观察。
在2周的中断药物期间,研究观察到病毒株呈现出单一克隆性,这是早期感染病毒的特征,而非来自外周血中已被抑制的病毒。更令人惊讶的是,中断期间的病毒水平比ART治疗前还要低,并且在一段时间内都保持这一低水平状态。在这一阶段,研究并未发现病毒从CCR5向CXCR4演变的趋势。
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中断ART治疗期间,病毒反弹主要来源于潜伏池的病毒复制。而且这一过程进行得相对缓慢。更重要的是,在这一阶段,病毒发生耐药突变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但前提是按半衰期长短来停用ART药物。
这项研究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HIV病毒的特性和行为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对于HIV患者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如何治疗和管理这一疾病的新见解。
关注艾滋病,关爱生命。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珍视,每一个关于艾滋病的研究都可能会带来突破性的进展。让我们携手前行,为战胜艾滋病而努力。(实习编辑:吴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