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烦恼
许多人在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吃一点东西就感到饱腹,或者经常感到胃部不适。他们可能已多次前往医院检查,进行了腹部超声、血化验等各种检查,但结果均未发现异常。这种困扰让人们不禁要问,明明感觉这么不舒服,为什么就是查不出原因呢?其实,困扰这些“健康”人的疾病,正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那么,什么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呢?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它源于十二指肠区域的一种或一组症状,这些症状缺乏明确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解释。主要的症状包括餐后饱胀、上腹胀痛、胃部灼热感、嗳气、反酸等。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功能性消化不良呢?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与胃动力下降、十二指肠内脏神经过于敏感以及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当工作压力大、情绪波动、睡眠不佳、休息不好、烟酒刺激时,更容易引发功能性消化不良。而且,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疑病等表现。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目前国内外人群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也越来越多见。
有人可能会问,感觉腹胀、反酸、嗳气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吗?
腹胀、反酸、嗳气确实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见症状。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病,这些症状在患者中较为多见。值得注意的是,其他一些器质性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胆囊及疾病等也可能存在上述症状。在明确诊断时,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一些检查,如胃镜等,以帮助诊断。如果各项相关检查均没有问题,且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痛、上腹胀气、胃部灼热感等症状至少已存在数月,最近3个月内发作频繁,那么就可以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那么,如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呢?
促动力药和抑酸药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药物。对于餐后出现症状且以上腹胀、嗳气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使用促动力药。对于餐前出现症状、餐后可缓解或与进食无关且主要表现为反酸的患者,可使用抑酸药。
有些患者症状表现复杂,如空腹和餐后均有症状(进少量食物可减轻症状,继续进餐症状加重),这时可联合使用抑酸药和促动力药。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给予小剂量抗抑郁药物治疗或心理干预治疗。部分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能有效。
那么,促动力药和抑酸药有些什么,有副作用吗?
促动力药是能增强肠运动的药物,除了应用多年的吗叮啉等之外,还有较新的促动力药如伊托必利等。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它们对治疗腹胀、嗳气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抑酸药是能够抑制酸分泌的药物,主要由叫“替丁”和“拉唑”的组成,比如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拉唑”比“替丁”的抑酸作用更强大些,对改善患者的反酸等症状有较满意的疗效。
那么,治疗需要多久时间呢?
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通常治疗时间为2-6周。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是关键,同时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
要让治疗更有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正确认识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虽然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但不会影响寿命;二是平时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和情绪稳定,酒;三是少吃易产气的食品如土豆、红薯等,减少肠道内的气体;四是减少不易消化食物、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五是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