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免疫需“咬住”剂量与时机

健康饮食 2025-06-18 14:21饮食健康www.xiang120.com

近期,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研究员梁争论与北京大学庄辉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圆满完成了国家“十五”攻关研究任务。针对社会上广泛关注的疫苗免疫失败问题,专家团队深入发现,我国疫苗免疫失败并非由病毒变异导致。当前,我们并不需要针对变异病毒毒株研发新型疫苗。真正影响免疫效果的关键,在于疫苗剂量及其注射时机。

对于高危母亲所生的婴儿,专家建议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的策略,而且接种的时间越早越好。这项建议基于对实际数据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基因芯片技术,对417例疫苗阻断成功或失败的母婴配对样本进行了详尽的检测。结果证实,现有疫苗对病毒变异株感染同样具有保护效果。疫苗阻断失败的原因与母亲乙肝病毒基因型有关,其中C型基因的比例在阻断失败婴儿的母亲中显著较高。

研究者还对江苏2522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儿童进行了调查。这些儿童的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在76.7%至45.5%之间,且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为了确保疫苗的长期保护效果,应适当加大新生儿基础免疫的乙肝疫苗剂量。

广西的3685名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随访研究也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在接种乙肝血源疫苗16至18年后、乙肝酵母重组疫苗6至9年后,有一部分儿童的乙肝表面抗体转阴。加强一针乙肝疫苗后,80%至95%的儿童乙肝表面抗体转阳。这表明他们虽然抗体转阴,但仍保有免疫记忆。在乙肝高发的地区,对于那些已经丧失免疫记忆的儿童,应当及时进行乙肝疫苗的补种。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人群的疫苗免疫效果普遍优于农村,这主要归因于农村婴儿出生时疫苗接种的不及时以及接种技术的不规范。统一我国农村地区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和规范免疫技术,是提升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关键所在。

以上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对于优化我国的疫苗策略、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实习编辑:李杏)

上一篇:心律不齐面对的威胁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