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虽美味,但也要谨防创伤弧菌,2个途径可入侵

健康饮食 2025-07-03 03:32饮食健康www.xiang120.com

生死时速:深夜的急救与隐藏的危机

凌晨三点,一辆救护车在城市的沉睡中疾驰而过,尖锐的铃声划破夜空。那不停闪烁的红蓝灯光,提示着我们一场与死神的较量正在上演。

故事发生在小区一个宁静的角落,六楼的一间住宅内。一名56岁的男性患者正深陷昏迷,伴随高热的侵袭。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地行动,却在搬运患者时发现了异样他的右手掌红肿得异常,甚至已经发黑。

“这是怎么了?”医生焦急地询问。家属的回答却显得迷茫:“不清楚,这个地方已经破了两天,我们抹了消炎药。”原来,两天前患者手掌就已经出现感染,约30小时前开始发热,最终在两小时前由嗜睡转为昏迷。

经过医生的详细询问,得知患者可能是在处理海鲜时被刺伤。那个在网上购买的螃蟹,或许就是悲剧的源头。从入院到去世,这位患者仅用了三天时间。背后的罪魁祸首,竟是名为创伤弧菌的海洋致病菌。

创伤弧菌是一种嗜温、嗜碱、嗜盐的革兰氏阴性海洋致病菌,与霍乱弧菌、肠炎弧菌齐名。它生长在盐分浓度为0.7%1.6%,温度为20℃左右的海洋中。这种无声杀手,常常寄生在牡蛎、虾蟹等海鲜之中。人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感染创伤弧菌:一是食用被其感染的海鲜产品,二是身上有伤口时接触海水或海鲜。

感染创伤弧菌后,可能引发脓毒血症、肌肉坏死、筋膜炎等,甚至发展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如果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任何小伤口都不能忽视。

预防创伤弧菌感染,尤其是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或长期病患者,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若有伤口,务必彻底清洁并妥善包扎,避免与海水、海鲜接触。即使是小伤口也不能大意。

2. 处理生的海鲜时,要戴上厚塑胶手套,避免被刺伤。若不慎被刺,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并尽快就医。

3. 尽量避免生吃海鲜,特别是牡蛎等贝壳类海鲜。烹饪时,要确保贝壳张开后再进行适当的蒸煮炒炖。

美国疾病中心统计显示,仅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就发生了超900例创伤弧菌感染。我们在享受海洋的快乐和海鲜的美味时,也要提高警惕,做好保护措施,以免被这无声的杀手盯上。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