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急性心肌梗塞急救方法有哪些

育儿 2025-05-15 20:17育儿知识www.xiang120.com

近年来,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心脏病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并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心肌梗塞作为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病,将严重威胁生命。对于有心脏病史的人来说,预防心肌梗塞的风险尤为重要。那么,如何预防心肌梗塞的突发?以下是关于心肌梗塞的一些重要信息。

目录:

心肌梗塞的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方法

心肌梗塞的鉴别诊断

心肌梗塞的发病原因

心肌梗塞的预防措施

心肌梗塞并发症:

心肌梗塞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心脏破裂、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以及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等。这些并发症均可能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方法:

如果出现心肌梗塞的先兆症状,患者应立即卧床,保持安静,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立即呼叫急救中心。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平稳舒适的姿势,避免走动。可持续或间断使用扩冠药。如发生休克,应将病人头放低,足稍抬高,以增加头部血流。如病人突然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心肌梗塞的鉴别诊断:

心肌梗塞的鉴别诊断中,心绞痛是常见的一种。心绞痛的疼痛性质与心肌梗塞相同,但发作较频繁,每次发作历时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心绞痛一般不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加等全身症状,心电图变化也较小。通过对比两者的症状表现及心电图变化,可以进行鉴别诊断。

心肌梗塞的发病原因:

心肌梗塞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过度疲劳、情绪波动、饮食不当、寒冷刺激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也可能导致心肌梗塞的发生。了解这些发病原因,有助于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

心肌梗塞的预防措施:

预防心肌梗塞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限酒等。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也是预防心肌梗塞的重要措施。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也是预防心肌梗塞的关键。通过采取这些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生风险。

二、急性心包炎

特别是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患者会经历剧烈且持久的心前区疼痛,心电图呈现出ST段和T波的明显变化。在疼痛的同时或之前,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和白细胞计数升高的症状。疼痛通常在深呼吸和咳嗽时加剧,体检可检测到心包摩擦音。虽然病情严重,但通常不如心肌梗塞凶险。心电图除aVR导联外,各导联均显示ST段弓背向下抬高,无异常Q波。

三、急性肺动脉栓塞

大块肺动脉栓塞可引起胸痛、气急和休克,同时伴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体检可见右心室急剧增大、肺动脉瓣区搏动增强及第二心音亢进、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等。发热和白细胞增多出现较早。心电图显示电轴右偏,Ⅰ导联出现S波或原有S波加深,Ⅲ导联出现Q波和T波倒置等,与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变化有所不同,可以鉴别。

四、急腹症

急性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等疾病,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及休克,可能与急性心肌梗塞的疼痛波及上腹部混淆。但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不难作出鉴别。心电图检查和血清心肌酶测定有助于明确诊断。

五、主动脉夹层分离

主动脉夹层分离起病急剧,疼痛剧烈,颇似急性心肌梗塞。但疼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多个部位,两上肢血压及脉搏可能出现明显差异。通过X线胸片、CT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可明确鉴别。

心肌梗塞的发病原因

心肌梗塞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由于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相应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九成以上的心肌梗塞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血栓形成引起的。一些诱因如过劳、情绪激动、大出血、休克、脱水、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等也可能引发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的病理及预防措施

冠状动脉闭塞20-30分钟后,受其供血的心肌因严重缺血而发生坏死。大块的心肌梗塞涉及心室壁全层,称为透壁性心肌梗塞。也有仅涉及心室壁内层的心内膜下心肌梗塞。随着坏死组织的吸收和纤维化,最终可能形成瘢痕而愈合。病理生理改变与梗死的部位、程度和范围密切相关,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对于心肌梗塞的预防措施,醒来后应先仰卧一段时间,进行深呼吸、伸懒腰、活动四肢等缓慢起床。起床后喝一杯水或热饮,起到稀释血液和促进代谢废物排出的作用。对于容易出现心绞痛的患者,可先服用硝酸脂类药物再缓慢起床。避免清晨过于急促的活动也有助于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

上一篇:老年痴呆症应该看什么科呢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