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必须绕开11个疾病障碍
产后新妈五大注意事项:呵护健康,预防疾病
一、呵护双手,远离手关节痛
产后新妈妈体内激素的重新调整,导致关节囊及周围韧带张力下降,关节松弛。过度的家务劳动、抱孩子或接触冷水都可能使关节、肌腱、韧带负担过重,引起手关节痛。在产褥期,产妇应注意休息,避免过早接触冷水,减少手指和手腕的负担。
二、关注生殖健康,预防感染
产褥期是产妇抗病能力较弱的时期,阴道和子宫因分娩造成的伤口尚未愈合,细菌极易侵入。分娩后阴道外口有不同程度的撕裂伤,产褥期妇女在同房后容易发生一系列问题。为了避免严重疾病,产褥期切忌同居,分娩前3个月至分娩后2个月要避免。平时要保持全身尤其是下身的清洁卫生,加强产前营养,注意休息,增强抵抗力。
三、警惕乳腺炎
产后乳腺炎的发生除了抵抗力下降外,还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乳汁淤积,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环境;二是产妇乳头、乳晕皮肤薄,易导致乳头破损引发细菌感染。为此,从怀孕开始直至喂奶期间,都要保持乳头和乳房的清洁卫生。在哺乳时,要减少乳头损伤,每次喂奶后要将乳汁吸空,避免乳汁淤积。
四、预防膀胱炎
产后膀胱肌肉暂时松弛,容易积存尿液。妊娠后期体内潴留的水分也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增加了膀胱的负担。细菌容易侵入尿道导致膀胱炎。产后宜多排尿,不要使尿在膀胱内停留过久。要经常清洗外阴部,防止脏水流入阴道。
五、预防子宫脱垂
6、防肛裂
新妈妈在产后的日子里,面临着一种常见的健康挑战肛裂。这主要是因为她们的饮食过于精细且热量过高,缺乏足够的蔬菜和水果。这种饮食结构容易导致便秘,加上产后卧床休息时间较长,肠道蠕动减缓,大便在肠道内停留过久,变得干燥硬结,从而引发排便困难,严重时甚至导致肛裂,伴随大便时的疼痛和出血。
如何预防呢?调整饮食是关键。建议新妈妈们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这不仅有助于增加大便量,还能提供丰富的纤维素,促进肠道蠕动。多吃鱼汤、猪蹄汤等富含水分和营养的食物,润滑肠道,确保充足的水分供给。
7、预防肌风湿
产后肌风湿,也被称作肌纤维组织炎,是传统观念中的“坐月子”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腰部发凉、肌肉发紧、僵硬、酸胀不适,阴雨天时症状更为严重。
预防产后肌风湿,首先要防风邪。新妈妈产后身体虚弱,抗病能力下降,需特别注意避免风寒侵袭。要注意四时气候的变化,尤其是避免虚邪贼风的侵扰。要注重营养补充。分娩过程中出血和体力消耗较大,需增加脂肪、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的供给。可以采用红外线照射、超短波治疗等物理治疗方法缓解疼痛。若疼痛部位较小,可以尝试用炒热的食盐热敷,或是采用电针治疗,效果也较好。
8、谨防痔疮
产后痔疮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产后子宫收缩、直肠受压消失导致肠腔扩大,粪便滞留时间较长,加之分娩过程中可能导致的肛门损伤和水肿,都容易引发痔疮。产后注意肛门保健和防止便秘是预防痔疮的关键。
预防痔疮的方法有多种。多喝水并尽早活动,这有助于增加肠道水分和肠道蠕动,预防便秘。饮食调整也很重要。避免过多摄入辛辣和精细食物,多摄入粗纤维食物如芹菜、白菜等,有助于消化并促进排便。保持肛门清洁也很重要,可以勤换内裤、勤洗浴,促进血液循环并消除水肿。产后应尽快恢复产前的排便习惯,第一次排便时使用开塞露润滑粪便,避免撕伤肛管皮肤导致肛裂。
以上内容旨在提供有关产后健康的建议和信息,新妈妈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守护自己和宝宝的健康。产后恢复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防治策略
一、骨盆疼痛及其防治
分娩过程中的产程过长、胎儿过大、产时用力不当或姿势不正以及腰骶部受寒等因素,都可能引发耻骨联合分离或骶髂关节错位,导致骨盆疼痛。这种疼痛有时会放射到腹股沟、大腿内侧,甚至臂部和腿部。虽然疼痛会在几个月至一年左右自然缓解,但长期不愈的情况也需要引起注意。治疗方法包括推拿、服用消炎止痛药等。
预防策略:
1. 患有关节疾病的女性,应在怀孕前治愈,如关节结核、风湿症等。
2. 孕期要多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适当进行伸屈大腿的练习,避免腰部和臀部的剧烈运动。
二、产后腰腿痛及其防治
产后腰腿痛主要由骶髂韧带劳损或骶髂关节损伤引起。产后休息不当、过早持久站立和端坐、产后过早劳动和负重等都可能增加骶髂关节的损伤机会。产后起居不慎、腰肾闪挫以及腰骶部的基础疾病也可能诱发腰腿痛。
预防策略:
注意休息和营养补充,避免过早持久站立和端坐,更不要负重。每天坚持做产后操,避风寒,慎起居。
三、产后尿潴留及其防治
产后尿潴留是由于分娩过程中子宫压迫膀胱及盆腔神经丛,导致膀胱肌麻痹、运动迟缓无力。产后盆腔内压力突然下降和产程过长引起的体力消耗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尿潴留会给产妇带来痛苦,需要及时治疗。
预防策略:
1. 产后4小时即应主动排尿,即使排尿困难也应每34小时做一次排尿的动作。
2. 常用温水冲洗外阴,听流水声以疏导排尿。
保持身体健康的秘诀有很多,其中一些简单而有效的运动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促进血液循环、强化肌肉功能,并缓解各种不适。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如何通过日常习惯动作,实现这些目标。
仰卧起坐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运动方式。每天进行三到四次,每次重复十到二十次,就能有效加强腹部肌肉的力量,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消除盆腔瘀血。这项运动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可以在家中轻松完成。
热敷也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方法。使用热水袋敷在小腹部,可以刺激膀胱收缩,有助于局部血液循环。这种温热的感觉不仅能带来舒适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膀胱和腹部的压力。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时会遇到有尿意却无法顺利排出的情况。这时,可以尝试用拇指按压关元穴,持续一分钟,往往能有效地帮助排尿。这个穴位位于腹部,通过按压可以刺激膀胱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排尿。
针灸也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式。针对会阴、中膂俞、秩边以及中极、关元、曲骨等穴位进行针灸,再配合电针治疗一至二次,便可以有效缓解各种不适。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日常习惯动作不仅简单易行,而且效果显著。只要我们坚持锻炼,注意身体健康,就能远离各种不适,享受健康的生活。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好习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共同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