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样治疗肝硬化肝腹水
在漫长的病程中,慢性肝病常常以肝为主要矛盾点。随着病情的迁延不愈,清阳不能畅达,阴精不能内守,出现了阴损及阳或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著名医学家朱良春针对这一类型和早期肝肾阴虚型的治疗,对“一贯煎”进行了灵活的调整和运用。
朱良春的治疗手段并不只是简单地滋肾养血,他更多地注重平调脾胃或甘淡补脾,以此来促进运化功能的恢复。他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如血瘀、水阻的偏盛,进行个性化的药物配伍,其处方简洁而效果显著,突出庵闾子、楮实子等药物的主治功效。
在朱良春的经验中,“阴虚腹水”被细分为肝肾阴虚和阴虚两型。肝肾阴虚型的患者病程较长,面色常呈灰黯之状,两颊及眼眶周围黧黑,身体逐渐消瘦。他们可能感到胁下或下腹有满痛感,面额部、鼻准部可见血丝、血痣。这类患者还容易出现牙齿出血、鼻衄等现象,伴随口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燥或稀溏、小便赤黄且量少等症状。舌苔红绛,苔少或花剥,脉象细弦或大而空。
甘淡补脾是朱良春治疗脾阴虚的基本法则。长期的肝病,患者常服用苦寒香燥的药物,这往往会导致脾阴亏损。脾阴不足则无法滋养肝木,导致运化功能失调,水湿内停或虚热内扰,血络受损。朱良春采用甘淡补脾的方法,这是对仲景“治肝先实脾”理论的灵活应用,显示出其用药的精湛之处。
当肝病迁延日久,疏泄功能失调,脾肾受损,出现命火不足、气化失司的病症,逐渐发展为腹水。这时,患者可能出现面色惨白、精神萎靡、怕冷、食欲不振、腹胀大、下肢水肿、大便溏稀或次数增多、尿少等症状。朱良春强调温肾培本的重要性。他认为肝硬化一旦出现腹水,即提示患者已进入晚期,这是脏气大虚的结果。虽然病位在肝,但治疗应重视脾肾。他采用温补肾阳的方法,如使用肉桂、附子、干姜、仙灵脾等药物温煦脾肾之阳,重用黄芪补肝脾之气,并配合大剂量益母草、泽兰、庵闾子等药物化瘀行水,以加速腹水的消退。腹水消退后,朱良春善用“复肝丸”进行善后治疗,疗效稳定且巩固。他解释温补肾阳有补火生土之意,温肾即所以补脾,但关键在于温补药的用量需审慎,尤其是姜附的用量必须谨慎斟酌。温补药的疗效在于医生审时度势,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