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细胞的“自给播种”对肿瘤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癌症的演进通常被视为原始肿瘤的增殖与转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不安分的癌细胞会脱离母体的肿瘤,游走至机体的其他区域。最近,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一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这一过程的全新视角。
在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被称为“自给播种”的现象。简单地说,这些脱离母体的肿瘤细胞不仅能够扩散至机体各处,更神奇的是它们有时还能返回原点,甚至在原来的肿瘤位置重新生根发芽。这一发现已经于一期的《Cell》杂志上发表。
这项成果的背后,站着的是文章的第一作者Mi-Young Kim博士和她的团队。他们的研究不仅仅为我们自给播种现象提供了实证,更深入地揭示了其背后的机制,以及自给播种在肿瘤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为了更深入地自给播种的奥秘,研究者们在老鼠身上进行了试验。他们发现这一过程涉及两种核心功能:吸引肿瘤自身的后代细胞,以及让游离的肿瘤细胞重新融入母体肿瘤。在这一过程中,有4个基因表现出关键的作用。其中IL-6和IL-8基因能够吸引最具侵略性的肿瘤细胞群体,而FSCN1和MMP1基因则负责调节游离肿瘤细胞的浸润能力。
更令人振奋的是,研究者们发现流通的乳癌细胞也具备自给播种的能力,它们与母细胞有着相似的基因表达模式,能够扩散至肺、骨骼和大脑等区域。并且,试验显示自给播种现象不仅出现在乳癌中,还可能在其他多种类型的肿瘤中普遍存在。
这项研究的领军人物Joan Massagué博士表示,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的治疗策略。或许我们可以开发出靶向干扰自给播种过程的疗法,从而减缓甚至阻止癌症的发展。这一发现无疑为我们抗击癌症的斗争带来了新的希望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