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发布的信息引发了广泛关注。信息中提到,部分摊位使用的套碗塑料袋含有大量的稳定剂、增塑剂,遇热或接触到油脂性食品时会迅速渗出并转移到食品中,存在致癌风险。此消息一经流传,立刻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和担忧。
中消协的警示并非空穴来风。据了解,这些套碗塑料袋多为聚氯乙烯材质,而这种材料在接触高温或油脂时,其中的稳定剂和增塑剂容易渗出,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长期食用这种塑料袋盛装的食品,无疑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消息一出,众多网友纷纷表示担忧,并对广府庙会等传统节日庆典中的小吃安全产生了疑虑。不少消费者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饮食习惯,对使用塑料袋装盛的食品产生了警惕。
广州质监在其官方微博发表声明,对此进行了澄清和解释。他们表示,塑料袋分为食品级和非食品级两种,使用食品级塑料袋装盛食品是安全的。实际上,聚氯乙烯塑料袋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并不广泛,而更为常见的是PE/PP材质的塑料袋,这些塑料袋无毒无味,可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安全使用。
一位从事塑料行业多年的专业人士也对此表示,中消协的“塑料袋有毒说”并不准确。他解释道,常用的塑料袋成分主要是聚乙烯,这种材料化学稳定性强,无需添加稳定剂或增塑剂。并不存在遇热遇油析出的问题。
那么,如何判断塑料袋是否有毒呢?对此,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一位教授表示,从颜色和味道上很难判断塑料袋是否有毒,只能通过专业的仪器检测其中的成分。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想要了解自己吃的食物是否安全,似乎并不容易。检验一次的费用就高达900多元,这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也使得许多市民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感到无奈和担忧。
虽然中消协的警示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广州质监和塑料行业专家的解释也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在享受美食的我们也应该更加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理性看待这一问题,并采取更为环保和安全的方式来享受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