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胃癌防治意识需提升
当前我国的胃癌现状令人忧虑,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尤其需要引起我们关注的是早期诊断率的低下。据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科主任李勇教授在“胃癌关爱日”公众宣教活动中的分享,河北省每年胃癌病例高达8000至10000例。胃癌的发生并非偶然,除遗传因素外,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如胃黏膜慢性感染、吸烟、饮酒和高热量饮食都被认为是重要的诱因。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教授指出,现代生活中一些不良习惯如睡眠不规律、嗜爱宵夜、抽烟喝酒、重口味饮食等,都可能引发胃部异常反应,如疼痛、恶心、呕吐等。当身体出现这些征兆时,我们应该高度警惕,尽早就医,及时接受诊断和治疗。
相较于日本和韩国,我国的胃癌早筛率极低,这直接导致了我国胃癌的死亡率较高。据统计,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不到20%,远低于日本的70%和韩国的50%。这意味着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处于进展期或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患者会通过网络寻找胃癌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调整、中医治疗、偏方等。季教授提醒我们,很多网络信息缺乏科学依据,甚至带有商业推销的嫌疑。这些虚假信息往往无效甚至有害,患者应该保持警惕,不要急于病急乱投医。
面对胃癌这一健康威胁,我们需要加强公众教育,提高早期筛查意识。、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共同努力,加大对胃癌防治的研究投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面对胃癌这一健康挑战,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为健康中国而努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的权威声音:刘云鹏教授警告关于疾病科普与商业推销的陷阱
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刘云鹏教授是一位享有盛誉的专家。对于时下热门的疾病科普和健康知识,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特别指出,这些科普知识中掺杂的商业推销信息,需要引起广大民众的高度警惕。
刘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对于那些以疾病科普和健康知识为噱头,实则推销商业产品的行为,除了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和控制之外,普通大众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目相信,不轻易接受。他强调,真正的医疗知识和健康建议,应该来源于正规的医疗机构和专业医生。
刘教授表示,疾病治疗和健康管理的道路上,信任是基础,但也需要谨慎鉴别。面对纷繁复杂的健康信息,我们应该学会分辨真伪,特别是在涉及到自身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上,更需保持警惕。
他进一步指出,肿瘤治疗是一个复杂且需要专业指导的过程。患者不应该轻信网络或社交媒体上的非专业建议,而是应该寻求正规医院的专家诊疗。只有经过专业医生详细评估和指导的治疗方案,才能真正针对个人情况,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刘教授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健康信息的传播速度空前加快,其中掺杂的商业信息也愈发难以分辨。刘教授的忠告更像是一盏指引灯,提醒大家在追求健康的也要保护好自己的权益,避免陷入商业陷阱。
在此,我们呼吁广大市民,面对健康信息时务必审慎对待,不轻信不明来源的科普知识。如有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正规医院的专家。让我们共同为健康把关,远离商业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