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彩超诊断
***旨在通过深入分析36例经彩超诊断的乳腺癌患者的声像图和CDFI表现,提升彩超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在当前,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所的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旨在通过详细其超声特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首先概述了研究的一般资料和方法,包括患者的年龄、症状以及使用的仪器和方法。所有病例均使用日立EUB-65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扫描,通过二维超声观察病灶的位置、形态、大小等特征,并用CDFI探测血流信号。
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的声像图特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点。在病理结果方面,彩超诊断的乳腺癌手术病理证实率为88.9%,其中浸润性导管癌占比较高。在二维声像图表现上,乳腺癌病变多发生于外上象限,病变形态大多不规则,纵横比值常常大于1,边界多呈浸润状,内部回声以低回声为主,并常伴随微小钙化灶和腋窝淋巴结肿大。
CDFI表现方面,乳腺癌血流信号检出率较高,达到90.6%。血流信号的类型和速度也有一定的特征,其中Vmax和RI的特定范围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
通过对乳腺癌的声像特征和病理基础的讨论,我们可以理解乳腺癌的超声特征与病理特点密切相关。乳腺癌的浸润性生长和多中心性发生是其主要的病理特征,这决定了其超声图像的特点。
***的研究结果强调了彩超在乳腺癌诊断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深入理解乳腺癌的声像图和CDFI特征,我们可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为早期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也提醒我们,尽管彩超是一种有效的诊断工具,但仍需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如病理学检查,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希望***的研究结果能对提升乳腺癌的超声诊断水平有所贡献。乳腺癌与微小钙化的
文献中频频提及钙化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关键角色。在乳腺癌的细胞中,富含钙、磷元素,这些元素的活跃代谢,包括有氧和无氧糖酵解,比正常细胞更为活跃。这种高代谢状态在生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CO2和H2O,为钙盐在腺泡和导管内的沉积提供了条件。乳腺癌的钙化具有独特的特征,表现为针尖样或泥沙样微小钙化,这些钙化常常成簇分布,也有散在性分布。根据统计,钙化率在乳腺癌中高达53.1%(17/32)。
X线检查是显示这些微小钙化的最敏感手段,其敏感度高于超声检查。随着彩超技术的飞速发展,高频探头的分辨率不断提高,钙化显示率也将大幅度提高。关于钙化的声影,尽管有研究表明微钙化声影的显示率可达47%,但在本研究中,声影显示率极低,仅为3.1%(1/32)。对此,我们认为,由于微钙化体积小于声束的波长,因此无法产生声影。在临床诊断中,我们不应依赖有无声影来判断钙化的存在,而应关注钙化的形态、大小、分布等特征。良性的乳腺钙化通常呈现为散在的较大圆点状或环状、斑点状或长条状,以及片状等。
血流成像技术(CDFI)在乳腺癌诊断中也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乳腺癌可刺激机体生成一种肿瘤血管生成因子,刺激血管生成丰富的血管网络。这些血管的特点如数量多、形态不规则、粗细不均、壁薄、缺乏肌层等,为乳腺癌的诊断提供了病理学基础。在本研究中,血流信号的检出率高达90.6%(29/32)。其中,Ⅱ~Ⅲ级血流占71.9%(23/32),Vmax>17cm/s以及RI>0.74的指征占75.0%(24/32)。结合二维声像图的表现,这些血流参数具有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也有少数乳腺癌的血流显示较少,而良性肿块的血流也可以很丰富,形成中间交叉型肿块,这是超声诊断的难点。本组的误诊原因除了声像图不典型外,还忽略了CDFI血流参数的重要性。彩超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临床不可或缺的检查方法。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诊断技术,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识别乳腺癌,为患者的治疗赢得更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