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出来
互联网在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也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们,他们往往被网络的天使面孔所迷惑,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就在5月28日,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孔庆梅向家长们传授了如何帮助孩子走出网络迷途的智慧。
网络成瘾,是许多青少年追求自我心理满足的一种表现。他们的思维、情感和行动似乎都被上网所控制,时间不断累加,甚至为了上网可以抛开一切。当他们离开网络时,会出现各种身体不适,如头痛、失眠等,这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精神恍惚、情绪暴躁、孤独压抑,甚至性格扭曲。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学业中断的背后,与网络成瘾有着密切关系;网络成瘾也是成年人工作质量和效率下降的重要原因;更令人担忧的是,孩子们的一些暴力行为,也是从网上学到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那么多人沉迷于网络呢?一方面,网络本身具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它可以提供一个逃避现实的空间,让人们无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另一方面,个体性格的缺陷以及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缺乏自信、敏感内向的孩子,或是家长溺爱、忽视、强迫教育的孩子,都更容易受到网络的诱惑。
与网络成瘾过招,家长们需要遵循几个关键原则:
第一,宜疏不宜堵。当孩子沉迷于网络时,家长应避免采取过激措施,如砸电脑、拔网线等,这反而可能加剧家庭冲突。家长应该深入了解孩子上网背后的心理原因,而非仅仅纠结于网络使用本身。
第二,着重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这需要家长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控制”孩子。家长可以将电脑放在公共区域,如书房或客厅,让家人共同参与和互动,而不是孩子在房间里独自玩耍。这样有助于建立信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第三,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家长需要观察并沟通,了解孩子是哪方面没有得到满足,比如父母的爱、学习成就感、玩伴等。找到原因后,给予适当的补偿和满足。对于学习成绩不佳但在网络游戏中得到成就感的孩子,家长可以在学习方面设定合理的最低要求,并鼓励孩子逐步达到目标。对于缺乏其他玩耍方式的孩子,家长可以鼓励他们外出与同伴玩耍或参与家庭活动。对于逆反心理严重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改善亲子关系,再解决上网问题。
第四,在具体操作上,家长可以尝试与孩子协商,逐步减少上网时间。例如,在2个月内逐步将每天上网时间减少1至2小时,同时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奖励和惩罚。惩罚并非打骂,而是适当剥夺孩子喜欢的活动或食物,让孩子意识到不良行为会带来后果。
在此,家长需要纠正几个常见的误区:沉迷网络的孩子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前途。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父母不放弃,孩子就有希望改变。孩子沉迷网络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家长需要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积累过程。第三,网瘾不仅是孩子的问题,也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问题,家长也需要调整自己的态度和方式。第四,网瘾不是简单的思想道德问题,而是深层心理需求的体现,说教无法解决问题。第五,网瘾背后的心理问题往往比单纯的成瘾行为更严重,治疗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毅力。
(责任编辑:龚艳丽 实习编辑:练丽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