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颅底骨折的分类
颅底骨折,虽然大多数呈现为线形骨折,但也不乏凹陷骨折的个别情况。这些骨折,按其发生部位,被细致划分为三种类型:
(一)颅前窝骨折
此类型的骨折常涉及到额骨眶板和筛骨。骨折引发的出血可能从前鼻孔流出,或者流入眶内、眶周皮下及球结合膜下,形成特有的瘀血斑,宛如“熊猫”眼一般独特征象。若骨折伤及脑膜,脑脊液可能通过额窦或筛窦由前鼻孔流出,形成脑脊液鼻漏。空气也有可能逆流入颅腔内,造成颅内积气。筛板及视神经管的骨折还可能影响嗅神经和视神经的功能。
(二)颅中窝骨折
这种类型的骨折通常涉及颞骨岩部。当脑膜和骨膜都破裂时,脑脊液会通过中耳,从鼓膜裂孔流出,形成脑脊液耳漏。如果鼓膜保持完整,脑脊液则会通过咽鼓管流向鼻咽部。这种骨折常伴随第Ⅶ或Ⅷ颅神经损伤。如果骨折波及到蝶骨和颞骨内侧,可能会伤及脑垂体以及其他颅神经,如第Ⅱ、Ⅲ、Ⅳ、Ⅴ及Ⅵ颅神经。特别地,如果颈内动脉的海绵窦段受到损伤,可能会形成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引发搏动性突眼。而在颈内动脉的破裂孔或颈内动脉管处破裂,则可能导致致命性的鼻出血或耳出血。
(三)颅后窝骨折
当骨折累及颞骨岩部的后外侧时,伤后2~3日通常会在乳突部皮下出现瘀血,这就是典型的Battle征。如果骨折影响到枕骨基底部,伤后数小时便会在枕下部出现肿胀及皮下瘀血。而若骨折涉及到枕大孔或岩骨尖后缘,则可能出现后组颅神经(即Ⅸ~Ⅻ颅神经)受损的症状,包括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
颅底骨折的症状复杂多样,可能涉及不同的部位和神经,因此诊断和治疗都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医学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说,了解这些骨折的特点和可能的并发症,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