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种种心理问题,家庭影响不容忽视
对于2009届的毕业生来说,这个夏天充满了挑战与压力。尽管离校的脚步已然临近,但近日湘120健康网发起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调查》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近半数的毕业生尚未找到工作的归宿。
经济困境、职位稀缺、人才过剩,这些难题使得毕业生们的求职之路荆棘密布。即便成功获得一份offer,也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松一口气。调查显示,高达八成的已就业毕业生对其当前的工作机会心存不满。
为何会有如此多的毕业生感到不满?心理专家游涵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深受家庭影响。许多毕业生在成长过程中被灌输了这样的思想: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找到了好工作,美好生活就此展开。现实社会的巨大变化让这种期待变得难以实现。昔日的毕业生曾是社会的天之骄子,而现今他们面临的却是职场地位的落差。
那么,如何调整这种不满情绪,更快地接受并适应新环境呢?游涵给出了建议。应届毕业生应认识到“十年寒窗苦”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父母的期望,更是为了自身的成长和积累。进入社会实际上是一个重新适应、从头学起的过程。在就业环境不理想的状况下,毕业生们可以选择在一些有成长空间的中小企业先积累经验,等待更好的机会。
对于那些仍在寻找工作的毕业生来说,他们背负着沉重的压力,而抱怨成为了他们发泄压力的方式之一。在调查中,超过九成的毕业生表示自己身处“抱怨”的环境中。游涵指出,这种怨天尤人的表现源于学生们的依赖性过强,独立性不足。他们渴望通过抱怨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安慰,而非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我们不能只责怪这些80后甚至90后的孩子。他们背负着计划生育的责任,很多时候是独自长大,缺乏丰富的经历。在他们面临困难时,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开启一扇理解之门,告诉他们社会接受他们,也请他们接受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毕业生们会采取各种方式排解压力,但他们并不愿意与父母、老师交流,获取安慰和鼓励。游涵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在过去的沟通中,家长常常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导致毕业生觉得长辈无法理解他们。
在这种时候,家长应该自我反省,而不是只埋怨孩子。特别是对于那些心中焦虑、抑郁、茫然却不愿与人交流的毕业生,家长更应该积极与他们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游涵还为毕业生们提供了释放不良情绪、排解压力的好方法。一是去旅游,尤其是到海边或三峡等地,感受大自然的壮丽,适应人生的起伏状态。二是多做运动,尤其是游泳,让身心得到放松。三是多交流,与朋友、家人分享心中的苦闷,寻求他们的宽慰和帮助。毕业生们还可以向心理咨询师倾诉,得到更专业的帮助。
对于这一届的毕业生来说,面对挑战与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我们积极调整心态,寻求适应新环境的方法,并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度过这个难熬的夏天,迎接美好的未来。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面对面交流固然重要,但我们不应忽视网络交流的巨大潜力。特别是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机遇。
游涵心理专家建议,除了常规的一对一交流形式,年轻人可以尝试进入各类社区或创建博客群、QQ群等集体讨论平台。在这些平台上,我们可以倾诉自己的困惑、压力与苦闷,同时听取他人的意见与建议。这种交流方式的优势在于,它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你、支持你、帮助你,共同分担压力、分享快乐。这种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帮助我们排解压力、舒缓焦虑,重新找回自信。
游涵专家不仅擅长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还致力于东方传统文化和西方心理学的融合研究。他的独特视角和理论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著作如《倒空你的杯子》、《拯救家庭》等,都是他在长期研究和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这些书籍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心理健康指导,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
在当下社会,面对种种压力与挑战,我们需要更多的交流与沟通。通过集体讨论与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压力、舒缓焦虑,共同成长。让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故事,倾听他人的声音,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是一种社交方式,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湘120健康网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健文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责任编辑:梁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