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别跟风 留下“保命钱”
沪深股市自六月中下旬以来一路狂跌,使得广大股民陷入恐慌焦虑之中。尤其是那些在上波牛市中匆忙入市的股民,还未感受到赚钱的喜悦,就已陷入此轮的震荡。此次股市巨震,让全民炒股的副作用逐渐显现。许多股民因股市震荡而夜不能寐,甚至出现身心伤害。
肖莱(化名)在凌晨三点还未入睡,连续放出的救市信息让她感觉这场股市战争扑朔迷离。她在微博上写道,宁愿不挣这一波牛市的钱,也不想如此担惊受怕。她说:“如果我没炒股多好,至少能睡个好觉。”同样,山东省济宁市的刘先生也长时间睡不好觉,他形容自己最近的状态是“涨了睡不着,跌了也睡不着”,心跳过快,与家人的沟通也变得越来越少。
事实上,像肖莱和刘先生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股市震荡导致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多,轻则焦躁不安、睡不好觉,重则精神失常,甚至引发心脏病等身体疾病。据媒体报道,近期有多人因股市震荡而接受心理治疗。
股市震荡对身心的伤害不容忽视。从生理角度来看,炒股容易引发心脑血管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六科副主任刘梅颜表示,股市的暴涨暴跌会对经济受损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并可能累及心脏。过大的压力还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导致胃肠功能下降。长时间盯着大盘走势,久坐不动,对高血压等患者的病情控制也非常不利。
在心理层面,股市的起伏会引发各种不良情绪。武警总医院中西医结合康复理疗科主任许建阳教授表示,虽然股民的心理状态已经有所成长,但刺激过大或个人心理承受力偏弱时,仍可能导致抑郁、焦虑、躁狂等双向表现。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深心理医生刘宝锋也指出,炒股失败的人可能会产生回避心理,甚至产生绝望感。
全民炒股的跟风现象背后折射了目前国人的一些普遍心态。首先是从众心理,亲朋炒股获利、媒体宣传等环境因素会直接刺激人产生入市冲动。其次是好赌心,社会上存在规则性不强、信仰缺失等问题,导致人们产生想暴富的心理。最后是贪婪本性,人们看到别人赚钱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永不知足的心理状态增加了炒股风险。
在股市波动中,我们应该保持理性,不要被从众心理、好赌心和贪婪本性所驱使。投资股市应该是一种理性的行为,而不是盲目的跟风。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股市的风险,做好风险管理,避免因为股市的波动而引发身心伤害。心态决定成败:投资与投机的一线之隔
在股市的浪潮中,如何保持冷静的心态,如何区分投资与投机,成为每一个参与者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刘宝锋强调:“真正的投资者,在进入股市之前,都要做好赔钱的准备。”股市风云变幻,赚钱的案例固然引人瞩目,但更多的可能是那些不为人知的风险。在投入精力和资金时,我们必须掌握好一个度,确保股市的参与不会干扰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那种一遇到牛市就盲目追加投资,甚至不惜借贷的心态,是非常危险的。真正的投资者应该拉长心理预期时间,摒弃一夜暴富的想法。炒股是一场马拉松,需要的是持久的耐力和理智的判断,而不是短暂的冲动和投机的心态。
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周荣斌则从一个更为人性的角度给出了建议。他提醒那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胜负欲过强以及难以自我调适的人,应该更加谨慎地对待股市。股市的波动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心理考验。
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则特别关心中老年人群体。他强调,中老年人在进行投资时,应该特别慎重,尤其是要留有一部分“保命钱”,坚决不动。将全部积蓄投入股市,无异于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不仅可能让你丧失已有的保障,还可能影响到你的晚年生活。
股市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场所,但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我们都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投资与投机,往往只在一念之间。真正的投资者,不仅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更要有冷静的心态和理性的判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股市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内容独家授权湘120健康网使用,未经版权方明确授权,请勿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