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性 >>

老年人脑部动脉瘤

两性 2025-05-15 18:41两性健康www.xiang120.com

探究动脉瘤之源:老年性脑部动脉瘤的背后因素

在我们的生活中,动脉瘤的出现已然成为一种常见的疾病现象,它给患者带来的健康威胁不容小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动脉瘤的发生呢?特别是老年性脑部动脉瘤,其背后隐藏着哪些因素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目录:

1. 老年性脑部动脉瘤的成因

2. 脑部动脉瘤的并发症警示

3. 常见的脑部动脉瘤类型

4. 提前预知脑部动脉瘤破裂风险

5. 脑部动脉瘤患者的饮食建议

一、老年性脑部动脉瘤的成因

1. 动脉壁的三层组织中的肌肉层是支撑动脉的主要力量来源。若这一层组织存在先天性缺陷,正常的动脉压力可能会导致动脉出现囊形肿大,这就是囊形动脉瘤。由于先天性缺陷,大多数的脑基部动脉都可能出现这种动脉瘤,因其形状和多个动脉瘤的聚集现象,又被称为“浆果”动脉瘤。

2. 动脉发炎会使动脉壁变得薄弱。许多疾病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等都可能引发动脉发炎。

3. 动脉粥样硬化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可能导致动脉壁肌肉中层的缓慢恶化。由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动脉瘤可能呈现出香肠形的肿大,我们称之为梭形动脉瘤。高血压也可能导致相似的肿大,甚至可能因血压增高而迫使血液进入动脉壁的组织层,导致夹层脉瘤的出现。

二、脑部动脉瘤不及时治疗的警示

1. 动脉瘤再破裂是血管内栓塞术的严重并发症。病人可能出现精神紧张、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等,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 脑血管痉挛是栓塞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病人可能出现头痛、血压下降等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护理时需特别注意神经系统症状的改变,并进行必要的治疗。

3. 穿刺部位血肿主要发生在术后6小时内。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瘀紫。病人术后需平卧、伤口沙袋压迫,并观察穿刺点局部情况。

三、常见的脑部动脉瘤类型

1. 脑胶质瘤:这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40%-50%。它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手术不易完全切除,易复发,预后较差。

2. 颅内肿瘤:如脑胶质瘤等,是起源于脑部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45%左右。

儿童恶性肿瘤中,脑肿瘤排名第二,且近三十年,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增长率约达每年1.2%。中老年人群尤为易感。据文献记载,中国的脑胶质瘤年发病率约为每十万人口中有三到六人患病,且每年死亡人数高达三万。

脑胶质瘤初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但随着肿瘤的增大,会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头痛、呕吐等,并可能出现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等。肿瘤压迫脑组织产生的局部症状也因肿瘤位置不同而各异。专家苗振江指出:“脑胶质瘤为浸润性生长物,与正常脑组织界限模糊,难以完全切除。其对放疗和化疗反应不佳,容易复发。生长于大脑等重要部位的良、恶性肿瘤,手术难以切除或无法手术。现有的化学药物和一般抗肿瘤的中药,因血脑屏障等因素影响,疗效有限。脑胶质瘤仍是全身肿瘤中预后最差的之一。”

还有脑膜瘤和垂体腺瘤等脑部肿瘤。脑膜瘤通常呈良性,有完整的包膜,大部分可以完整切除,术后可终身治愈。但也有少数为恶性脑膜瘤,预后较差。垂体腺瘤则首先出现内分泌症状,如生长激素瘤可能导致儿童巨人症或成人肢端肥大症等。肿瘤增大可能突破鞍隔向上生长,导致对称性视力障碍和视野缺损。手术可大部分切除,术后放疗效果较好。

颅内动脉瘤因其发病急、死亡率高,被称为“颅内”,是造成青壮年人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预测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热点。根据研究,动脉瘤可分为a类和b类,a类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明显高于b类。这一研究对正确预测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及制定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对于脑膜瘤患者,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辣食、茶、咖啡等。应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的食物。术后有呕吐者,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若合并脑水肿或脑积水,应减少水钠摄入,同时增加某些食物的摄入以起到脱水、利尿的作用。加强自身修养,避免不良情绪可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于已有动脉瘤的患者,避免诱发因素十分必要。应保证患者充分休息并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

疾病百科中提到,动脉瘤分为真性、假性和夹层动脉瘤,多为动脉硬化或创伤所致。可发生在多个部位,以股动脉和奈动脉为好发部位。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动脉瘤切除和血管重建等。

相关医院推荐:南充东方医院和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

上一篇:减肥鞋穿了有效果吗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