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主要症状表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窒息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这种病是由于围产期窒息引起的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会表现出一系列脑病症状,对新生儿构成重大威胁。了解其主要症状并及早治疗非常关键。
目录导航:
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饮食护理与症状表现
一、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饮食护理
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饮食原则:营养物质是智力和脑发育的物质基础。饮食习惯对于大脑健康至关重要。要避免饱食和节食,保持全面均衡的营养摄入。
护理要点:患者需适应气候变化,保持安静、通风的病室环境,适宜的温湿度。重视个人卫生,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卧床休息,避免搬动,注意患肢保暖防寒。加强口腔、会阴、眼睛以及皮肤的护理。伴有神昏的患者应设专人看护,并做好特护记录。病情观察要做好记录。用药护理要注意避免服中药后受风寒,观察病情逆顺变化,及时记录用药时间。
二、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主要症状表现
轻度症状包括过度觉醒状态、易激惹、拥抱反射活跃等,预后良好。中度表现为抑制状态、嗜睡或浅昏迷、肌张力低下等,可能有后遗症。重度患儿处于昏迷状态,症状严重,死亡率较高。
正常或稍饱满的患儿一周内症状通常会消失。对于足月适于胎龄儿,如果有明显的宫内窘迫或产时窒息史,也容易出现意识障碍等神经症状。脑水肿征候是围产儿HIE的特征,前囟饱满、骨缝分离、头围增大。惊厥也是中、重型病例的常见表现。惊厥发作次数不等,多在生后24小时内发作,尽早发作会增加后遗症的发病率。
五、肌张力之变化。瞧这宝贝,肌肉张力时增时减,如同过山车般起伏不定。更糟糕的是,有时还会出现癫痫症状,让人揪心不已。原始的反射也显得异常,拥抱反射、吸吮反射等时而过火,时而消失无踪。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篇缺氧缺血性脑病如何判断?
宝贝的意识状态出现波动,时而兴奋,时而抑制,像情绪过山车。同时可能出现肢体异常,肌张力变化多端,甚至出现原始反射的异常表现。更严重的情况下,孩子可能出现惊厥症状,表现为面部和肢体的不规则抽动。若病情进一步恶化,还可能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若孩子出生时存在围产期缺氧史,尤其是重度窒息史,再结合这些神经症状,医生可能会考虑为缺氧缺血性脑病。颅脑CT及B超检查能为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往往源于围产期窒息。宫内窒息、分娩过程中的窒息以及先天疾病都可能是诱因。更具体地说,任何影响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因素,都可能造成血氧浓度降低,从而导致窒息。例如严重的肺部感染、循环系统问题以及颅内疾病等。孕妇在孕期应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及时产检,积极沟通,预防围产期窒息导致的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如何拯救这些脆弱的小生命?
一旦怀疑新生儿可能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立即进行身体检查和治疗。治疗目的在于改善受损神经元的代谢功能,维持体内环境稳定。医生可能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纠正低血压、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等。同时还会进行控制惊厥、减轻脑水肿等特殊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还会给予足够的葡萄糖以满足脑组织能量代谢需求,并适当限制液体入量。对于控制惊厥,苯钠是首选药物。
控制颅内压,缓解脑部压力:
针对颅内压增高的情况,我们采用了地塞米松和速尿的治疗方案。具体用法是,地塞米松0.5mg/kg和速尿1mg/kg进行静脉注射,每隔4-6小时重复一次。如果连续使用2-3次后颅内压仍然无法降低,我们会改用甘露醇0.25-0.5g/kg静注,依旧每隔4-6小时进行一次。我们的目标是在48-72小时内使颅内压明显下降。
激活中枢神经系统,改善脑组织代谢:
除了控制颅内压,我们还使用了细胞色素C、三磷酸脲苷、辅酶A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每日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直到症状明显好转。我们还会使用胞二磷胆碱每日100-125mg进行静脉注射,稀释后在生后第2日开始每日一次的静脉滴注。脑活素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们用生理盐水稀释后进行静脉滴注。这些药物都能有效改善脑组织代谢。
持续治疗直至症状完全消失:
对于中度HIE,我们需要治疗10-14日;对于重度HIE,则需要治疗14-21日或更长时间。治疗越早开始越好,通常应在生后24小时内开始。我们会尽力避免生后各种病理因素加重脑损伤。这是一个长期且需要耐心的过程,但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