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干燥 3招击退皮肤瘙痒
今天,让我们一起如何有效预防和缓解令人困扰的皮肤瘙痒问题。特别是在秋季,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秋季,气候转寒,北风呼啸,无论南北,空气都显得格外干燥。这时,人体皮肤的汗腺和皮脂腺受到寒冷刺激,处于不活跃状态,分泌的汗液和皮脂大大减少,导致皮肤干燥。在中医看来,肺主皮毛,若皮肤出现粗糙、瘙痒等症状,多半是肺宣发功能受阻,卫气或气血不足所致。而现代医学则认为,秋季的气候寒冷干燥,导致人体皮肤变得干涩粗糙,甚至表皮脱落,刺激皮内神经末梢,引发瘙痒。尤其是老年人,由于皮肤分泌机能减退,更易在秋季出现皮肤瘙痒问题。
对于皮肤瘙痒的调理,洗澡是一个关键环节。应选用温和的、偏弱酸性的沐浴乳,避免使用清洁力过强的碱性香皂。水温也不宜过高,最好与体温相近(不超过40度)。要适量减少沐浴次数和缩短洗浴时间,避免水分及脂肪因热而过度流失。洗澡时切勿用力刷洗,以免伤害到皮肤,引起局部发炎,加重瘙痒。
除了洗澡,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也不容忽视。保持室内湿度是重要的一环。为了避免室内空气干燥引起的皮肤水分蒸发,应设法提高室内湿度至50度左右。长时间呆在空调房内时,可以使用空气加湿器等设备。贴身衣物应选择宽松的棉质品,避免穿着容易产生静电的保暖内衣。静电会刺激皮肤,使人体皮肤的水分减少,皮屑增多,引发皮肤瘙痒。
为了有效缓解皮肤瘙痒,除了注意以上细节外,还可以选择低刺激性的滋润度较高的护肤乳液/乳霜。在功能上要加强保湿,可选择含有玻尿酸、胶原蛋白等保湿成分的滋润面霜或霜状乳液来锁水保湿。在皮肤还未全干时,立即涂抹上滋润的身体乳液,尤其是四肢等特别干燥的部位。这样可帮助皮肤恢复水油平衡,防止水分蒸发,并有效减少干痒现象。
只要我们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选择合适的护肤产品,保持室内湿度和衣物材质的舒适,就能有效预防和缓解皮肤瘙痒问题,让皮肤恢复健康状态。调整作息与呵护肌肤的秘诀
在金秋时节,随着天气的逐渐干燥,许多美眉的皮肤也开始“喊渴”,出现各种不适。除了选择正确的护肤产品外,内在的调理同样重要。让我们深入了解如何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食疗来呵护肌肤。
要注意休息和适当的心理压力调节。充足的睡眠是皮肤保持良好状态的关键。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焦虑,也有助于皮肤的健康。
在饮食方面,要多喝水以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增加皮肤的水分供给。注意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果、牛奶、豆浆等富含水分的食物。特别推荐芝麻油、黄豆、花生等食物,它们含有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皮肤的保湿和滋润。
对于因血虚肝旺引起的全身性瘙痒,可以采用中药辨证治疗。以养血润燥、镇肝熄风为治则,使用蚕砂或褚桃叶煎汤去渣入浴,同时内服当归饮子加减。因湿热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瘙痒,则以清热利湿止痒为主,使用地肤子、蛇床子、苦参等煎汤熏洗局部,同时内服龙胆泻肝汤加减。针灸疗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常取穴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等。
多吃麦麸、豌豆、糙米等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也至关重要。维生素B族对人体的新陈代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乏它可能导致皮炎、痤疮等皮肤问题。用晒干的冬瓜皮煎水后沐浴,再将冬瓜皮贴于皮肤瘙痒处,可以止痒。冬瓜皮具有清胃热、利水消肿等功效,能有效防治液体外渗。
秋天是皮肤病的高发季节,防范胜于治疗。美眉们想要过一个美美的秋天,就需要对自己的身体做足功课,从调整作息和食疗两方面入手,全面呵护肌肤的健康。通过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适当的心理压力调节以及针对性的中医调理,你的皮肤一定能保持水润、光滑,迎接美好的秋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