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称日本每年上万人因洗澡不当导致死亡
大多数人对于洗澡的常规理解仅仅是洗头,然而这种做法其实是不正确的。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洗澡的方式和时间更应该得到重视。
日本《日刊现代》杂志曾报道,每年因洗澡不当导致死亡的人数高达1.4万,特别是在冬季的12月、1月期间,由于温差导致血管及心脏负担增大,洗澡时摔倒溺死的情况尤为突出。对此,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的唐成林教授明确指出,错误的洗澡方法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清洁效果,还可能引发危险。
洗澡的正确顺序应该是:先洗脸,再洗身、洗头。冬季气温低,脱掉衣服进入浴室后,血液会集中在内脏和头部。如果此时立即洗头,可能导致头部血液流通不畅,长期如此,可能诱发脑血管疾病。正确的做法是先洗脸,避免毛孔进入过多灰尘造成阻塞。在清洗身体时,应先从远离心脏的四肢开始冲淋,等身体适应后再冲淋躯干。最后洗头,以避免冷热交替刺激脑部血液循环。
除此之外,洗澡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一是要注意调节热水器的水温,避免莲蓬头出水的温度低于显示温度;二是洗澡时最好不要反锁浴室门,以便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救援;三是即使有洗冷水澡的习惯,水温也最好不要低于10℃。
洗澡前的热身和洗澡时的穴位按摩也是洗澡的秘诀。从低温环境立即进行热水淋浴,可能会让人体血液循环从一个较低水平马上进入一个较高水平,对于老人、小孩或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可能会承受不了。洗澡前可以适当热身,如做一些散步、拉伸、扭腰运动等。在洗澡时,患者可以按摩患处或足底穴位,以达到热敷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按摩时千万不要长时间弯腰,可在浴室放张小凳坐下按摩。
对于冬季泡澡的水温和时间控制也非常关键。冬季洗澡的水温不应超过40℃,并且应控制在半小时以内。有研究表明,在42℃的水温中浸泡10分钟以上,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心跳数和血压上升,心脏负担增大。控制洗澡时间和水温是避免洗澡后期晕厥的关键。饭后立即洗澡不仅影响消化,还可能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洗澡时间最好安排在饭后1小时以后。
至于洗澡的频率,很多人有每天洗澡或两天一洗的习惯,这在冬天对皮肤并不好。冬天干燥的气候下,皮脂腺收缩,洗澡太勤会使皮肤更干。“一般每周洗两次即可”。即使长时间未洗澡也不能使劲搓洗皮肤,这样会损伤皮脂膜或毛细血管。最好用柔软的海绵沾上沐浴露轻轻擦洗。根据个人皮质不同选择适合的沐浴露也非常重要。通过掌握正确的洗澡方式和方法,我们才能让身体更健康、更舒适。皮质是皮肤的基本属性之一,可分为中性、油性、干性以及敏感性等四种类型。其中,敏感性皮肤是最为娇弱的一种,它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十分敏感,即使在轻微的情况下也容易出现反应。对于拥有敏感性皮肤的人来说,日常的洗护用品选择尤为重要。
对于敏感性皮肤来说,沐浴露等清洁用品的选择应该非常谨慎。因为一些刺激性的化学成分可能会引发皮肤不适,如红肿、瘙痒等症状。建议使用性质温和、不刺激皮肤的沐浴露或洗护用品。中草药成分的洗护用品是更好的选择,因为这些产品通常含有缓解敏感、舒缓皮肤的成分,有助于保护皮肤的健康。
除了选择正确的沐浴露外,对于敏感性皮肤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使用过于刺激性的化妆品和护肤品,以免对皮肤造成不必要的负担。注意保持皮肤的湿润,避免皮肤干燥和水分流失。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保湿功效的护肤品来维护皮肤的湿润度。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健康也对皮肤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敏感性皮肤需要特别的关注和保护。选择正确的沐浴露和护肤品,注意保持皮肤的湿润和健康,都是保护敏感性皮肤的重要措施。我们也要了解各种皮肤类型的特点,以便更好地为自己的皮肤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只有让我们的皮肤得到充分的呵护和保护,才能保持健康、美丽的肌肤。
我们应该注重日常的皮肤保养,选择适合自己皮肤类型的护肤品,并遵循正确的护肤方法。让我们的皮肤在温和有效的护理下,焕发出健康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