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缘于“美食”作怪
爱吃炸鸡腿的孩子,小心日常习惯影响健康
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儿科,医师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家长们带着小孩急匆匆地来,孩子咳嗽、发烧,已经尝试了各种中药、西药,甚至打针输液,但病情依旧反复无常。医师们发现,很多时候问题的关键可能在于孩子的“通便”。
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孩子们日常的生活习惯与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有些孩子偏爱洋快餐,尤其是炸鸡腿等油炸食品,还有一些孩子喜欢吃烤羊肉串、巧克力、花生,并且爱喝咖啡。这些热性食物一旦摄入过多,就会引发内热,灼烧津液,导致肺热、肠燥,进而可能引起大便干燥。的研究表明,大肠粪食燥结可能会导致肺泡巨噬细胞死亡率增高,使肺组织抵抗力下降,从而引发反复的肺及呼吸道感染。
临床统计数据显示,八成的小儿感冒患者都有大便不通、消化不良、大便干结的问题,这也使得感冒容易反复发作。专家分析认为,小儿容易形成积滞便秘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肠功能发育尚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加上冬季户外活动减少等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许多家庭给孩子提供了过多的“美食”,导致小儿偏食,饮食中粗纤维偏少,造成肠中水分不足,长时间无法顺利排便。
中医有个理念,“肺与大肠相表里”。这意味着大便的顺畅与否与呼吸系统的健康息息相关。便秘不仅可能导致病毒长时间滞留腑肠,使感冒容易发生并加重,还可能引发其他急腹症。
专家提醒广大家长,预防感冒的最主要方法在于注意孩子的饮食节制。现在的生活条件丰富,不用担心孩子吃得少、吃不饱,反而要警惕孩子吃多形成食积便秘。家长应让孩子多吃一些富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以及一些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如菠菜、芹菜、苹果、猕猴桃、蜂蜜、核桃仁、香蕉等。这样有助于孩子排便顺畅,减少感冒的机会。父母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适当增加室外活动。
为了孩子的健康,让我们从日常饮食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的成长之路更加顺畅无阻。